阿提拉是匈奴人伟大的王。这个匈奴我们可熟悉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扮演过相当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西汉王朝时更成了朝廷的心腹大患,后来终于被汉朝征服了,匈奴人大部分被同化,融入了中华民族,小部分为了逃避汉朝军队的攻击,不停地往西迁移,他们先攻破了月支人的国家,将月支人赶到了印度,月支人在印度又征服了大夏国,这大夏国就是亚历山大大帝东征所建立的许多希腊化国家之一。匈奴人继续西进,进入欧洲,遇到了日耳曼人,这些被汉朝军队打得抬不起头来的匈奴人,到了西方可是如虎入羊群。一个罗马历史学家是这样描述这些匈奴人的:
一旦发怒,他们便奋起而战,排着楔状队形,发出种种狂叫,投入战斗;他们敏捷灵活,有意分散成不规则的队形,兵锋所至,杀戮骇人。……他们没人能说出自己的起源,因为母亲怀他在一处,生他则在遥远的另一处,抚养他又在更远的一处。
他们在俄罗斯大草原上三下两下就将生活在最东方的西方人日耳曼人的一支东哥特人打得溃不成军,东哥特人只好往西飞逃,这下生活在他们西面的西哥特人就倒了霉,在东哥特人的攻击之下,西哥特人只好也往西逃,在他们的西面就是罗马帝国了,后来西罗马帝国正是被这些西哥特人灭掉的。
胜利的匈奴人在今天的匈牙利一带定居下来,建立了一个由匈奴人和被他们征服的日耳曼人组成的帝国。到5世纪时,他们中崛起了一个伟大的王,这就是阿提拉,他统治了从莱茵河畔直到中亚大草原的辽阔土地,并继续向东西罗马帝国发动进攻。
阿提拉先使东罗马皇帝向他屈服,之后开始攻击西罗马,他统军杀入高卢,从北到南席卷今天的法国,直抵奥尔良,在与法兰克人、西哥特人和罗马帝国的联军打了一场大战后,又攻入意大利,一路势如破竹,直抵罗马城下。不过,在教皇的哀求之下,他没有攻打罗马城,而是与教皇签署了和约,这时候辉煌的古罗马文明已经被阿提拉摧毁得差不多了。
德拉克洛瓦的《阿提拉蹂躏意大利与文明》所描绘的就是这一历史,当然是用想象的笔调。在他的笔下,伟大的阿提拉是一个十足的野兽级人物,他骑在一匹白马之上,左手握着权杖,右手挥舞鞭子,在鞭打什么,也许德拉克洛瓦在这里隐喻的是他在鞭打意大利及其文明。阿提拉明显是个亚洲人,蓄着大胡子,身材矮小,但极其强壮,动作也极灵活,左侧挂着箭囊,内插羽箭,箭囊下面挂着可怕的战斧,令人想起不知砍得多少头颅脑浆迸裂!他身披兽皮大氅,连坐下的战马也如一尊猛兽,它杂色的鬃毛竟然是直直地向上竖起,有如几根尖刺,双眼血红,嘴巴比一般的马也要尖些,仿佛是一匹嗜血的野兽呢,与马背上的阿提拉正好相衬。匍匐在阿提拉与战马脚下的是许多意大利人和马匹的尸体。(www.xing528.com)
这幅画的基调也像前面的《图拉真的执法》一样,富于装饰性,其装饰性甚至更强一些。为了让站在穹顶之下远距离的观众也看得清楚,画面色彩明快、对比分明,例如马匹主要是白色的,阿提拉的盔甲则是黑色的,马上的坐垫又是猩红的,总之对比鲜明,隔老远都分辨得清。画的笔触也是极妙的,笔笔苍劲有力,有如铁画银钩。
1855年,已经57岁的德拉克洛瓦害了一场大病,只好暂时搁笔,到乡间去疗养了一段时间,1857年左右才恢复创作。这年他开始为巴黎圣苏尔比斯教堂中的神圣天使小教堂绘制壁画,1861年完成,是他装饰壁画的最高成就,包括《圣米歇尔》《赫里奥多罗斯被逐》《雅各与天使摔跤》等等,其中最著名的当数《赫里奥多罗斯被逐》。
这幅画有特别的“画框”,就是画在画周边的一道拱门,这道拱门安排得很巧妙,好像不是外面的装饰,而是一道真实的门,画面的一切就发生在拱门之内。进了拱门还有一级台阶上去,上面另有一层楼,里面还有许多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姿势。由于这些的存在,使整个画面达到了惊人的透视效果,极富立体感,由此也看得出来德拉克洛瓦对绘画基本功的掌握殊不逊于重视透视规则的新古典主义画家们。
1863年6月,因为喉部的恶疾发作,德拉克洛瓦停止了艺术创作,8月份就去世了,据说去世时身边只有陪伴了他多年的女管家。
德拉克洛瓦的寿命并不长,然而完成的工作量却是惊人的,他一生有上万幅作品,其中包括上千幅油画、1500多幅水彩画、7000多幅素描以及许多幅壁画。除艺术创作外,德拉克洛瓦也是一个相当知名的作家,他的《日记》后来出版,文笔精妙,堪称法国散文的名作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