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非之行:德拉克洛瓦创作的灵感源泉

北非之行:德拉克洛瓦创作的灵感源泉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知道,这时候的德拉克洛瓦是七月王朝的宠儿,1832年时,有一个法国政府代表团要去北非,得知这个消息,德拉克洛瓦也要求随团前往,他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北非之行给了德拉克洛瓦以后的创作相当大的影响,回国后还画出了多幅有关北非的名作,例如《阿尔及利亚妇女》。

北非之行:德拉克洛瓦创作的灵感源泉

虽然一直生活在繁荣的巴黎与西方世界,然而,还有一个地方,一个另外的世界令德拉克洛瓦魂牵梦萦,那就是东方世界。他一直盼望着能有一天去那个地方领略新的世界、新的文化,到1832年,他的这个愿望实现了。

我们知道,这时候的德拉克洛瓦是七月王朝的宠儿,1832年时,有一个法国政府代表团要去北非,得知这个消息,德拉克洛瓦也要求随团前往,他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于是他就有了北非之行。

德拉克洛瓦在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游历了约半年,期间画下了大量素描水彩画和观察笔记。

北非之行给了德拉克洛瓦以后的创作相当大的影响,回国后还画出了多幅有关北非的名作,例如《阿尔及利亚妇女》。

此画绘于1834年,与前面德拉克洛瓦那些一看就让人精神活跃的画相比,这幅《阿尔及利亚妇女》别有特色。首先,它的主题不再是名人或著名历史事件,而只是几个普通的阿尔及利亚妇女的日常生活。其次,画面也没有以前作品中的充满激情,而只是一种宁静与恬淡。画面上共有四个妇女,三个是白皮肤的阿拉伯人,一个是黑皮肤的非洲人。最左边的阿拉伯女人悠闲地坐在那里,右手支在一个大枕头上,似乎在考虑着什么,表情很平静,面庞丰满,容貌清秀。稍微过去坐着两个阿拉伯妇女,正将头凑在一起聊天,她们的姿势自然而生动,富于生活情趣。在她们身后还有一个背对着我们的黑种女人,黑得有如煤炭,只有耳环、戒指和身上的衣服不是漆黑一团。她似乎是家里的女仆,正在安静地擦拭家具。总的来说四个女人都呈现出一种安宁与静态。

此画的第三个特色是,它具有一种极为浓郁的异国情调,令人一见难忘,这个特色几乎体现在作品的每个角落里,从屋内装饰、人物衣着、首饰、发式,乃至举止,无不体现出那神秘而迷人的异国情调。

◎《阿尔及利亚妇女》

这幅《阿尔及利亚妇女》虽然简单,却在法国画坛产生了重要影响,因为它那种特别的风格,那种宁静然而醒目的风格,为后来许多印象派画家所尊崇,就像雷诺阿所言:“世界上再也没有比《阿尔及利亚妇女》更美的作品了。”(www.xing528.com)

也许由于非洲之行给了他灵感的缘故,三十年代是德拉克洛瓦一生创作的高峰,他画下了大量杰作,如《异教徒与帕夏的战斗》《丹吉尔的迷信者》《美狄亚杀死她的孩子们》,等等。

到1840年,德拉克洛瓦的创作达到了巅峰状态,这年他一口气创作了两幅大型杰作,分别是《图拉真的执法》和《十字军侵入君士坦丁堡》。

《图拉真的执法》中的图拉真是罗马帝国的贤君之一,罗马在他手上达到了征服的巅峰,对于这样一个帝王,德拉克洛瓦当然采用了歌颂的笔调去描绘之。画面上人物众多,中心是图拉真,他穿着古罗马武士的盔甲,下身是短裙,骑在一匹高大雄健的白马上,白马扬起前蹄,似乎正在行进时,遇到路上有人拦路喊冤,因而受惊扬蹄。图拉真头往下低,看到有一个女人跪在街心,双手大张,向图拉真喊着什么。另一个上身赤裸的男子正抓住她的手臂,想将她拖开。而在女人眼前的地上,一个小孩子躺在地上,显然死了。由这些描述不难发现,画所描绘的是一个女人的孩子被杀,她拦路喊冤,想为孩子伸张正义的情景。也许其中还有什么典故,不过不是我所知道的罢了。

◎《十字军侵入君士坦丁堡》

这是一幅富有装饰性的巨画,高近5米,宽近4米,画面色彩比较艳丽,以金与红为主色调,图拉真骑着的马上面都铺着色彩斑斓的虎皮,这种华丽的调子大概是为了配合皇家的特色吧!画面人物众多,场面堪称复杂,但德拉克洛瓦将一切安排得妥妥当当,使画面层次分明,主次得当,加之画面华丽,图拉真威严而庄重,总之煞是动人。

这幅富有装饰意味的《图拉真执法》也显示出了这时候德拉克洛瓦艺术的另一个转向——向装饰艺术的转向。

事实上,德拉克洛瓦在他生命的最后30年里,将大量心血用在了大型装饰性壁画的创作之上,其主题大都是古代历史或《圣经》里的内容。从1838年起的10年里,他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位于波旁王宫的议会厅和位于卢森堡宫的参议院图书馆的装饰上。在波旁王宫的议会厅里,德拉克洛瓦绘制了两幅由两个半圆形组成的天顶画,另有许多相对较小的画。两幅半圆形画一幅是《奥菲士教希腊人学习和平的艺术》,另一幅是《阿提拉蹂躏意大利与文明》,我们讲讲后一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