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拉斯兄弟之誓》是法王路易十六早就向他订购的,题材是大卫自己定的,国王只是向他订了一幅画而已。大卫好像知道这幅画对于他的重要意义,倾尽全力来完成之。他甚至想到要完成这幅古罗马题材的画作最好真的到罗马去体验一下现场环境。于是,他带着自己三个最好的学生在这年9月翻越阿尔卑斯山再次到了罗马,找到画室后,他闭门谢客,不允许任何人进入画室,夜以继日地创作。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他完成了,当他将此画首先呈现给罗马人时,罗马举城沸腾。是的,即使到了现在,只要我们看一眼这幅《贺拉斯兄弟之誓》,也会立即感到它是一幅杰作,一幅饱含着美、力量、英雄气概的经典之作。
在介绍画之前,我们先要讲讲这幅画中所描绘的故事。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之前,那时候罗马还远不是庞大的帝国,只是台伯河边的一个小城邦,在它周围有许多其他城邦,主要是伊特那斯堪人的城邦,其中包括强大的古利茨城邦。古利茨人与罗马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包括互相通婚。后来两个城邦的人发生了冲突,主要是为了争夺老大地位。如果发生战争,所谓二虎相斗,必有一伤,将给两族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为了避免这个可怕的后果,双方决定各派三名勇士决斗,谁胜就获得两个城邦的统治权。罗马方面派出的是有名的贺拉斯家族的三兄弟。油画所描绘的就是出征前夕,父亲将刀剑授予三兄弟的情景。
《贺拉斯兄弟之誓》是一幅巨画,宽达425厘米,高330厘米,也就是说画中人比真人还要大。画面可以明显地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左边是三兄弟,他们并肩而立,将手伸向执着三柄刀剑的父亲,他们个个体格健壮,气宇轩昂,展示出极其强大的勇气和坚不可摧的决心,那指向刀剑的手仿佛在起誓:不胜利,毋宁死!中间是他们的父亲,老人家披着红色披风,乃是全画的视觉中心,他面对着儿子们,左手举起三柄刀剑,授予他们。他右手五指伸开,仿佛在说:你们要么胜利归来,要么战死沙场!
右边的情景就比较特别了,是三个妇女,最右边的一个大概是哪位英雄的妻子,她处在暗影里,正搂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哀泣,哀伤他们可能即将失去父亲;中间一个是母亲,已经晕厥,头靠在椅背,双目紧闭,无声无息。是呀,可能一下子失去三个儿子,哪个母亲能承受如此之痛呢?最左边也是距我们最近的一个,她的表情不大一样,不仅仅是哀伤,也是沉思。她处于哀伤、疑惑与矛盾之中,额头靠在椅背上,似乎已经无法面对这可怕的现实了,甚至无力再想下去。这是三兄弟的妹妹,她已经与将要同三兄弟决斗的一个古利茨人订了婚,无论谁将获得胜利对于她都是不可承受之打击:死者要么是她的哥哥,要么是她的爱人,她注定要失去其中之一。
这就是画面的情形,这幅画的特点是明显的。首先是画面呈现的极为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全画的主题就是三个勇士慷慨赴战场,为祖国不胜利毋宁死。而他们的父亲则亲手将刀剑授予儿子们,为了祖国的存亡与荣誉,甘愿牺牲至爱的亲儿。画面将这个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
其次,就艺术角度而言,《贺拉斯兄弟之誓》也是卓有特色的。最主要的一点是它彻底摆脱了统治法国画坛近一个世纪的浮华艳俗、令人萎靡不振的洛可可艺术的阴影,走向了它的反面,充满了阳刚之气,令人精神为之一振。我们看到,画中人物按照古希腊罗马浅浮雕的原则,在前景中凸显出来,虽然没有清晰的面容描绘,但显得格外庄严肃穆、感人至深。就构图而言,老父亲特别是他手中的三柄刀剑是构图的中心,它是全画坚实的基础,也是最高点,这个点左边是三个英勇的儿子,右边是三个哀痛的女人,他们都要低些,使全画既层次分明,又突出了其战争与为国献身的主题。再仔细看的话,画中人物,尤其是站着的四名男子,他们的体型都很优美,是严格按照黄金分割的比例绘制的。加上他们强健的肌肉,将力与美和谐统一,联系画中鲜明的道德主题,这幅《贺拉斯兄弟之誓》可以说是将这三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即使整个西方艺术史,恐怕也没有哪幅作品有如此完整的意义。(www.xing528.com)
《贺拉斯兄弟之誓》向世人展示后,立即获得了空前成功,他迅速成了公认的法国画坛新领袖,继布歇之后统治法国画坛。
年纪轻轻就成了公认的法国最杰出的画家,大卫并没有自满,他更加勤奋地工作。3年之后画出了另一件同样杰出的作品《苏格拉底之死》,引起的轰动不亚于《贺拉斯兄弟之誓》。英国著名画家和古希腊罗马风格的崇尚者、皇家画院院长雷诺兹甚至夸赞道,它是自从拉斐尔的西斯廷小教堂之后艺术上最伟大的成就,是伯利克里时代的雅典都会感到自豪的作品。
此前我们看到大卫作品基本上都是古希腊罗马风格的历史画,但大卫可不只能画这个,他在肖像画方面同样是了不起的能手,名作不少,如著名的《拉伏阿齐耶夫妇肖像》。
拉伏阿齐耶一般译作拉瓦锡,是著名的科学家,画中他坐在铺着暗红色绒布的工作台前,眼前是做科学试验的玻璃仪器,手握鹅毛笔在写东西,眼睛却抬起来望着站在身边的妻子。她一身洁白,长长的鬈发,脑后有一束已经垂到了腰下。她倚在丈夫肩头,微带笑意,沉浸在幸福之中。这两个人物都是很俊秀的,是俊男美女的组合。虽然华美,但迥异于洛可可风格的浮华、柔弱与俗艳,既真实又有内涵,描述出了人的灵魂。
1788年是法国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法国历经了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后,正面临着一场天翻地覆的大变革——法国大革命。大卫作为当时法国最负盛名的艺术家,在这暴风雨般的时代同样必须做出自己的抉择:是与民众一起向专制主义宣战还是站到专制主义一边向民众宣战?大卫迅速做出了抉择:他站到了民众一边。虽然法国宫廷对他一向不错,花大价钱向他订了不少作品,但他并不领情,始而冷淡之,后来就公开敌视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