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拉斐尔名声日响,不久传到了教皇耳内。这时刚好拉斐尔的叔叔布拉曼特正在罗马,他于是一方面向拉斐尔发出了邀请,另一方面向教皇推荐了侄儿。不久,拉斐尔来到了罗马,而教皇也几乎马上聘请他为自己工作。这是1508年的事。这时的教皇就是属于美第奇家族的尤利乌斯。
在罗马,拉斐尔接手的第一幅作品是教皇签字大厅的装饰画,包括天花板和四壁。
签字大厅是教皇用来藏书兼签署文件用的,是梵蒂冈最重要的地方之一,在这样的地方作画的意义与重要性毫不亚于西斯廷小教堂,由此可以看出教皇有多重视年轻的拉斐尔。
这也是一项大工程,教皇的签字大厅规模不小,拉斐尔必须在天花板上和大厅的四面墙壁分别绘有关神学、哲学、诗学与法学四项内容的壁画。
拉斐尔从1509年起开始工作,先在天花板上画下了“四学”,即神学、哲学、法学、诗学的拟人表现。例如诗学,拉斐尔画了一个容颜秀美的女神,她左手执琴,右手执书,不但代表诗,也代表艺术。
比天花板上的画更了不起的是下面墙壁上的四幅巨型壁画。
这四幅巨型壁画分别描绘了神学、哲学、法学、诗学之最高境界,分别称为《圣餐礼之争》《雅典学院》《三德像》《帕尔纳索斯山》。这四幅画都称得上是旷世杰作。(www.xing528.com)
《圣餐礼之争》描绘的是神学史上一场有名的大争论,画面上齐聚着基督教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争论的焦点是圣餐与耶稣血肉之间的关系。它的整体形状是半圆,艺术家在半圆形的画框里用云层作横带,平分画面的空间,形成天上与地下的区别。天上的人群和地下的人群均排列成弧形,拉斐尔用两个相反的弧形和远近法的透视感来加深广阔的空间效果。
《帕尔纳索斯山》画在一个门洞上面,拉斐尔巧妙地因地制宜,在门洞上画了一座小山丘,形成半圆形的诗坛,他把古今大诗人都集合在小山丘之上下,显得自然而又符合题意。画面上,阿波罗头带桂冠,正坐在帕尔纳索斯山山顶上的月桂树下弹奏竖琴,九位文艺女神和古今大诗人们环绕在他周围。女神左边是史诗诗人:荷马、维吉尔、但丁、彼特拉各等;女神右边为抒情诗人,有古希腊最伟大的抒情诗人品达、古罗马的贺拉斯和奥维德等。这些女神和诗人的形象都十分俊美,姿态活泼而自由,整个画面洋溢着愉快、高雅与诗意。
《三德像》是用以歌颂三种德行的,三德即智慧、温厚与毅力。画中有三位女神,左为“权力”,中为“真理”,右为“节俭”。
为什么要将表达法学之最高境界的画命名为《三德像》呢?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道德与法律乃是维护社会之秩序与正义所不可或缺的两样,通常情况下,秩序靠道德来维系,只有在极端情况下,例如存在着不道德、而道德自身又不能纠正之时才需要法律,法律只是道德之补充,也可以说是一种无奈之举,而道德乃是法律之根本。又,法之最高境界其实乃是无法,即社会之秩序无须法律之惩罚就可得以维持,这便达到了法律所要求之最高目的,即维护正义了。因此拉斐尔才在这里将描绘法律之最高境界的作品命名为《三德像》。为何是三德?这是因为,智慧、温厚与毅力三德乃是三种最基本之道德。
从整体来看,这四幅画也表达了拉斐尔乃至整个人类一种终极的追求,即对真善美之追求。例如神学下面的《圣餐礼之争》和哲学下面的《雅典学院》表达的是“真”,前者追求“神明之真理”或“教会之真理”,后者追求“人世之真理”或“世俗之真理”;法律下面的《三德像》等三幅画表现的是善,以“三德”为准绳,按照世俗和教会法令来约束人“行善”;“诗歌”下面的《帕尔纳索斯山》表现的是“美”,以诗歌和音乐来表达和歌颂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