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授为刑部主事。后来先后任郎中令、安庆知府、汝宁知府、镇兵备副使、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等职。
嘉靖四十二年(1563),王崇古改任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到宁夏后,他研究兵事,研读兵法,注意考察边疆地理,操练军队, “修战守,纳降附”,多次出兵捣毁敌老巢。当蒙古骑兵南下骚扰北部边镇时,唯独宁夏没有遭到攻击。
嘉靖隆庆时期,蒙古贵族常南下滋事,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均遭到侵扰。面对蒙古贵族的劫掠,身为总督的陈其学,因为不晓战事, “无威略”,束手无策,总兵官郭江、黄演等人与蒙古骑兵交战,都战死沙场。陕西巡抚戴才也为朝廷治罪。在边防告急的情形下,明廷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冬,命王崇古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军务。
王崇古上任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整顿军队,加强边防。他发给四镇旗牌,要求四镇巡抚行军布阵作战严格执行军纪,他还将边关形势绘成地图,下发给各地统兵将领,让他们熟悉环境。由于他准备充分,整军得当,多次取得对蒙古贵族战争的胜利。如蒙古着力兔部在河东骚扰时,崇古令手下将领雷龙从兴武悄悄靠近河东,冲破蒙古兵营,斩杀不少蒙古士兵。王崇古因此被加封为右都御史。史载:“崇古在陕七年,先后获首功甚多。”(《明史·王崇古传》卷二百二十二)
隆庆四年(1570)正月,明廷下诏,令王崇古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王崇古到任后,下令禁止边军出塞,但鼓励熟悉蒙古情况、与蒙古有联系的人到蒙古兵营中探听情报。又下檄文慰问被蒙古掠去的汉民、番民,对于前来投降的蒙古兵士,全部妥善加以安排。这样一来,蒙古人归服朝廷者接踵而至,瓦剌、黄毛等部落一年中前来投降者有两千多人。
隆庆四年十月,把汉那吉率其妻子一行十多人降明。把汉那吉是俺答汗的孙子,自幼丧父,由俺答妻抚养长大。俺答成人后,娶大成比吉为妻,二人感情不和。把汉那吉聘我儿都司之女“三娘子”为妻。“三娘子”也是俺答外孙女,长得十分漂亮,俺答遂将之夺为己有。把汉那吉一气之下,便投降明朝。(www.xing528.com)
大同巡抚方逢时接受投降后,立即向王崇古做了报告。王崇古认为这是一个牵制俺答、铲除叛将赵全的好机会,命令方逢时将把汉那吉留在大同,善加款待。
安置好把汉那吉后,王崇古便与方逢时一同上疏朝廷,提出了借机改变边防形势的主张。他们上疏:如果俺答率军到边关索取把汉那吉,我们就与他做交易,叫他们将叛逆“板升”赵全等人移交我方,并要他们归还被掳去的边镇民众,然后将把汉那吉送回,这是最好之策。如果俺答率兵威胁,不讲道理,我们可称要杀把汉那吉,用这种方法来压抑其斗志,使之有顾忌。俺答希望孙子生还,一定害怕我们要其性命,必定不敢强行用兵,然后我们慢慢说出上述交换条件,这是中策。如果俺答对把汉那吉置而不问,我们应当把他养起来,与他结义,使他对朝廷感恩戴德。等到俺答死后,俺答儿子辛爱领一部众,我们便乘机封把汉名号,叫他回去收集其部众,自成一部落。辛爱必然与他相斗。如果他们两部互相通好,则两部都有利,如果互相残杀,我们则暗中支持把汉。蒙古部落因为要提防各自对手,便无暇南侵,而我们则可以休养生息,这又是一个计策。
王崇古提出的利用把汉那吉投靠明朝、改变边疆局面的主张是符合实际的。但明廷中有不少大臣反对这样做。张居正、高拱力排众议,支持王崇古主张,后来事态的发展基本上与王崇古的设想一样,俺答汗看到把汉那吉在明朝颇受优待,同意交出赵全等人,并对明廷说道: “我不为乱,乱由赵全等,今吾孙降汉,是天遣之合地。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邪!”并请求与明廷进行茶马互市。
之后,王崇古又上《确议封贡事宜疏》,提出了封贡、互市事宜的几条建议。明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封俺答为“顺义王”,其余部首领也被封为指挥佥事、正千户、副千户、百户等职。双方在边境上设立互市。从此,四五十年时间里俺答没犯明边境。
为巩固北部边防的防守,边将王崇古提高边军素质,强化边防设施,以应对蒙古贵族南下,这种军事防御策略在当时是最为有效的。王崇古的高明之处,不仅在于有效的军事防御,而且在于当形势有利时,逼胁蒙古贵族与明政府和平相处,这种卓越的政治家眼光是不少军事将领所没有的。由他倡导的“俺答封贡”对明朝北部边疆的长期稳定以及蒙汉关系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王崇古可谓大智者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