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韬略:围敌不打,胜局得

明代韬略:围敌不打,胜局得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久,俞大猷因上书言海事为监事罢职。张经十分赞同俞大猷的建议,立即命令俞大猷、邹继芳、汤克宽率各自部众把守金山卫,闵港、乍浦,按兵不动,随即檄调永顺、保靖土司军火速前来,联合攻敌。在柘林战斗中,俞大猷根据敌人人多势众、占据有利地形等特点,采取围而不打的策略,诱敌人中计,最后取得了重大胜利。

明代韬略:围敌不打,胜局得

俞大猷,字志辅,晋江人,年少好读书,特别喜欢阅读兵书和阴阳五行著作,曾跟易学大师王宣、林福学习易经》,并得到另一位易学大师蔡清的真传。当他知道兵学家赵本学能够用易经推衍“兵家奇正虚实”,便投其门下拜师学习。后来又跟随武术名家李良钦学习剑术。由于他学习用功,对于行军作战颇有心得。他说“兵法常常言五,好比一人身体有五部分一样,其中小器官数百,可以合为一人”。

少年时期的俞大猷家境贫寒,但他思想豁达,不畏艰难,父亲死后,继其职为百户

嘉靖十四年(1535),俞大猷参加武举考试合格,被授予千户之职,负责守御金门。金门一带民风强悍,民人爱打官司,极难治理。俞大猷便用礼仪来劝谕军民,时间一久,讼风衰止。不久,俞大猷因上书言海事为监事罢职。随后,俞大猷先后到山西参加抗御蒙古的战斗,到朱纨手下参加福建平倭战斗,到海南镇压黎族反叛,屡立战功,但未被大用。

嘉靖三十一年(1552),浙江倭患严重,俞大猷奉命抗倭,从此他便驰骋在东南沿海,在与倭人近十年的作战中,俞大猷屡建功勋,先后升任总兵官、都督佥事、都督同知等职。俞大猷作战善于用谋, “先计后战,不贪近功”,柘林之战充分体现了他高超的对敌技巧。

嘉靖三十三年(1554),两万多倭寇齐集松江柘林,他们以此为中心,四处劫掠,给四周人民带来了极大灾难。明廷命令都御史张经、总兵俞大猷铲除这股顽敌。(www.xing528.com)

主帅张经召集诸将讨论作战方略。富于抗倭经验的俞大猷认为,柘林虽是松江地区一个小镇,但这里地势险要,临水近河,舟船来往自如,交通极为便捷,以此为军事据点极为有利,陆路进兵则四通八达,水战不利则可以逃据海上,倭寇以此为据点是精心策划了的。现在倭寇有两万多人,占据着这样有利地形,如果我军强攻,难以取胜,即使奋力杀进倭巢,敌人也会乘船入海逃走。况且,我军刚刚集结,缺乏配合,又十分疲劳,强攻恐怕力不从心。目前最好的办法是采取“围而歼之”的办法,不急于进攻,先将敌人四周包围,断绝敌人的各条退路,待大军全部赶到,四面夹击,这样才会一举歼敌。

张经十分赞同俞大猷的建议,立即命令俞大猷、邹继芳、汤克宽率各自部众把守金山卫,闵港、乍浦,按兵不动,随即檄调永顺、保靖土司军火速前来,联合攻敌。

永顺土司彭翼南、保靖土司彭荩臣分率各部人马按时到达指定地点,明军完成了对倭寇的四面包围。张经便下达总攻命令,各路明军一起杀入柘林,倭贼抵抗不住,纷纷逃向王江泾,明军又对王江泾形成了合围之势,双方展开激战,倭人在强大的明军面前,死伤惨重,明军击毙倭贼两千多人,取得了重大胜利。这是抗倭以来第一个大胜仗。

兵法上讲:“敌人行阵不固,士卒不斗,薄其前后,㹮其左右,翼而击之,敌人必惧。”(《六韬·武韬》)在柘林战斗中,俞大猷根据敌人人多势众、占据有利地形等特点,采取围而不打的策略,诱敌人中计,最后取得了重大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