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韬略:戚继光的边防改革建议与墩台修筑

明代韬略:戚继光的边防改革建议与墩台修筑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隆庆初年,北方蒙古贵族常率军南下,骚扰明北部边疆,明边镇多受其害。戚继光到达蓟州边镇后,通过大量调查,对明军的弊端有了清楚的了解。他上疏朝廷,指出边疆弊政,并提出纠正办法。四是边防士兵纪律不整,“约束不明”。戚继光还指出边军训练不得法的四大问题。戚继光巡视塞外边防后,建议修筑墩台。明中期以后,蒙古贵族南下仍频,对明政府造成的威胁和危害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明边防废弛,不能有效抵敌。

明代韬略:戚继光的边防改革建议与墩台修筑

明隆庆初年,北方蒙古贵族常率军南下,骚扰明北部边疆,明边镇多受其害。

“时来以蓟门多警,请召大猷、继光专训边率。”(《明史·戚继光传》卷二百十二)隆庆二年(1568)五月,明廷令戚继光为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之事。

戚继光到达蓟州边镇后,通过大量调查,对明军的弊端有了清楚的了解。他上疏朝廷,指出边疆弊政,并提出纠正办法。

戚继光认为蓟门之兵有七大弊:一是边疆将士不修习战事,而“好末技”年轻体壮的士兵被将帅作家奴使唤,老弱病残者用来对敌作战。二是漫长的边防线,没有传递信息的邮驿之所,军士被用作驿使,兵营变成驿所,“使客络绎,日事将迎”。三是每当蒙古兵南下时,将帅遣将调兵不得法,不调近处士卒而调远离边防线士卒前来御敌,造成士兵劳累,战马疲惫。四是边防士兵纪律不整,“约束不明”。五是打仗时,骑兵弃马不用,反而作步兵用来与敌较量,放弃长处,以短击人。六是将帅养蓄大量家丁,士兵对此极为不满,军心动摇。七是作战遇到障碍时,士兵不权衡哪里容易通过,哪里较难通过,修筑城池时,不选择轻重缓急,到处筑城,造成事倍功半,分散了力量。由于存在这七大弊端,戚继光认为“蓟门之兵,虽多亦少”“七害不除,边备曷修”。对边军训练中存在的问题戚继光也一一指明。他说,边军不练之失有六。一是,边防所依靠的是士兵,士兵所依靠的是将领,而现在将帅的命令不能使士兵心服,将帅的做法士兵们常常不满,难以齐心协力抗敌,一旦遇战,将帅们很难调动士兵。二是,有火器而不用。三是,放弃“土著不练”。四是,各镇之兵不相统属,“漫无纪律”。五是,“班军民兵数盈四万”,人各一心。六是,训练士兵的诀要在于先训练将帅。今不重视武科,不少将帅以保举得职,这种选拔将领的办法不是正确选将之道。

戚继光还指出边军训练不得法的四大问题。第一,一营将士,其中有炮手十人,不知兵法,“五兵迭用”,应当用长卫短,用短救长。第二,是作战时三军将士应各施展其长处,金鼓旗帜应广泛采用,但现在却弃而不用。第三,明军射箭拉弓之技术本来就较蒙古人逊色,而现在硬要用它来克敌制胜。第四,教训士兵之法,本来有其正确的做法,今之侧重练兵美观。美观办法不一定有实效,而有实效的办法不一定美观,今之好美观之法,练兵完全没有实际作用。

在指出明军存在的各种问题后,戚继光又分析了蓟州的地理形势,针对特定的地理环境,戚继光提出了练兵御敌的策略。他说:

“臣下从兵形象水理论了解到,水凭借地势而流动,军队凭借地形而出奇制胜。蓟州之地有三种形态,其南面的地区,地势平坦,绵延百里。靠近边界的地区,有一半险要,有一半平坦。边界以外地区,山高谷深,林木稀少。根据这几种地形,应相应采取不同迎敌策略。当敌人进入平原地带,采取车战有利。当敌人进入边疆地带,采取骑兵作战有利。若在边外作战,适宜采用步兵作战。三种战法交替使用,才能够取胜。时下,我边防将士只习惯马战,对山战、林战、谷战的技巧一点也不熟悉。只有浙江卫所士兵会上述多种战法。希望朝廷能够调浙东兵杀手、炮手各三千,另外招募西北壮士,马军五枝,步军十枝,由臣下专门训练,军队所需一切,能够随时得到,臣下不胜荣幸。另外,臣下目前官职,系朝廷初级,军中将领对此不理解,臣下一时不好开展工作。”(www.xing528.com)

朝廷收到奏疏后,很赞赏戚继光对边镇形势的分析,同时,撤回总兵官郭琥,任命戚继光为总兵官,镇守蓟州、永平、山海诸边镇。

嘉靖以来,明廷虽在北部边疆修筑边墙,但一直没有建墩台(碉堡)。戚继光巡视塞外边防后,建议修筑墩台。他上书道:

“蓟州边镇边墙,延袤二千多里,一个地方出问题则其他地方都会出问题。近来每年都修复,每年都倒塌,白白浪费钱财。应将边墙改为碉堡,人站碉台上可放眼四周。台筑五丈高,修筑三层,中间留空处,每台可以住一百人,台内奋齐军械粮食。请求边军到指定位置筑台,先建筑一千二百座,请求招募浙江人,因为他们勇敢且吃苦耐劳。”

朝廷同意了戚继光的请求。三千浙江兵调到后,戚继光将他们安排到郊外,尽管天下大雨,可从早到晚,浙兵“直立不动”,边军将士见后,十分惊讶,他们从此知道了军令的厉害。这样一来,修台将士个个效命,到隆庆五年(1571),墩台全部筑起,这些墩台坚实雄壮,绵延二千多里。朝廷因此下令嘉奖戚继光。

针对明军设有车战部队,戚继光建议设置车营军。每辆车配备四个士兵,作战时则集结成方阵,骑兵、步兵安插在战车当中。此外,戚继光又发明打击骑兵的武器,这种武器体积小,携带方便,当敌人骑兵冲突时,抛这种武器可以扼制他们。蒙古贵族进犯时,首先用火器进行攻击,当敌人靠近时,则令手持拒马武器的士兵上前,后面紧随持长枪、筤筅的士兵。敌人逃跑时,则令骑兵追逐。另外,戚继光又请求设置辎重营,选南方士兵担任,战时作为策应力量。边军则以戍守为主。

明代北部的蒙古问题从开国开始就困扰朝廷。明中期以后,蒙古贵族南下仍频,对明政府造成的威胁和危害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明边防废弛,不能有效抵敌。戚继光到达北部边疆以后,从边军的整顿、边防设施的巩固、御敌战术等多方面着手,进行大胆变革,其做法可以说是一个全面整顿边防的系统工程,是一种铸坚盾而挡强矛的办法,这也是唯一能够安定边疆、有效抵御蒙古贵族的策略,充分显示了戚继光过人的智慧和军事才能。经过戚继光的整顿,蓟州等边镇极为稳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蒙古人不敢南下牧马。困扰明政府多年的“北虏”问题逐渐解决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