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孝宗皇帝力除弊政,光大祖业

明代孝宗皇帝力除弊政,光大祖业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弘治时期,孝宗皇帝励精图治,想革除弊端,光大祖业。他知道刘大夏是在暗示自己应当革除陋规,减轻农民负担。不久,皇帝下令中央各部门将应该革除弊政一一上奏,刘大夏等正直大臣提出了十六件应当立即废除的事情。不久,皇帝同意了汰除十六事。立即下诏,严禁过分取夺子民,禁将帅侵吞兵饷。

明代孝宗皇帝力除弊政,光大祖业

刘大夏,字时雍,湖南华容人,年二十举乡试第一,天顺八年(1464)中进士,授庶吉士,成化年间先后任吏部职方主事、郎中、福建右参政,后来任广东右布政使、吏部侍郎、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等职。

成化时期,宦官汪直擅权,汪不晓政事,却好大喜功。此时安南与老挝交恶,老挝打败安南,汪直想乘安南新败,落井下石,派军队进取安南。为了能够找到理由,汪直派人到吏部寻找永乐时期讨伐安南的案牍。刘大夏认为擅开边衅会劳民伤财,对国家民族不利,为不让汪直达到目的,一方面他将永乐故牍藏起来,另一方面将此事告诉吏部尚书余子俊,说战端一开,西南地区“立糜烂矣”,最后征安南事未成。

弘治时期,孝宗皇帝励精图治,想革除弊端,光大祖业。弘治十五年(1502),弘治帝拜刘大夏为兵部尚书,刘大夏推辞多次后才接受。皇帝对他说道:“朕多次想提拔任用你,你为什么以身体有病推辞呢?”刘大夏回答道:“臣下确实年老多病,目前天下百姓穷困,国家也不富裕,万一百姓造反,责任就在兵部了,我怕自己力不从心,因此推辞。”皇帝听了他的话后,沉默了很久。他知道刘大夏是在暗示自己应当革除陋规,减轻农民负担。

不久,皇帝下令中央各部门将应该革除弊政一一上奏,刘大夏等正直大臣提出了十六件应当立即废除的事情。由于这些事触及朝中权贵重臣的利益,他们力加反对,看到朝中有不少人持异议,皇帝犹豫了,下令再议。刘大夏便进言道:“汰除这十六件事,在外廷职权范围内,应当执行,今天一遇到权阉反对,就反复讨论,臣下愚钝,实在不知为什么?”不久,皇帝同意了汰除十六事。 “幼匠、厨役减月米三斗,增设中官,司礼监覆奏;四卫勇士,御马监具数以闻。余悉如议。织造、齐醮皆停罢,光禄省浮费钜万计,而勇士虚冒之弊亦大减。”(《明史·刘大夏传》卷一八二)(www.xing528.com)

对于边镇军队存在的问题,刘大夏也一一指出。弘治十七年(1504)六月,刘大夏“陈兵政十害”,并乞求告老归田。皇帝不允许,要求他将边军应当革除的弊端一一详细上奏。刘大夏便陈述了军队转运漕粮到北部边境的困苦,边军士兵贫困潦倒,边将侵吞克扣军粮、军饷等问题。皇帝问道:“爱卿前次说到天下民穷财尽,但从前各先祖都是征取有度的,为什么今天到了这个地步呢?”刘大夏答道:“这正是不尽有常的结果,例如广西每年要交铎木,广东则要贡奉香药,这些花费就上万,其他取夺的数量就可以想象了。”皇帝又问起军士情况,刘大夏回答道:“士卒与百姓一样穷。”皇帝说:“士兵每月有粮饷,出去打仗则有行粮,为什么会穷困呢?”刘大夏说: “主帅吞侵粮饷,哪里有不穷的呢?”皇帝叹息道:“朕继位已久,却不知道天下军民贫困,怎么能够为人君呢?”立即下诏,严禁过分取夺子民,禁将帅侵吞兵饷。

刘大夏认为,要国泰民安,不宜轻开边衅。孝宗时,大同小警,太监苗达竭力唆使皇帝出征,皇帝也很想巡边。内阁首辅刘健力谏不可,皇帝犹豫不决,召问刘大夏道:“爱卿在广西时,听说过太监苗达在延绥一带击败蒙古而立功之事么?”刘大夏答道:“臣下听说苗达俘虏了十多个妇女儿童。全靠朝廷威德,苗达才得以全师以归,要不然,结果就难以预料了。”皇帝沉默片刻后又问道:“过去太宗皇帝频频出关击寇,今天朕为什么不可以呢?”刘大夏回答道: “陛下神武固然不在太宗之下,但今天军队、将帅、士兵、战马已非昔比了。昔日淇国公不听劝阻,率十万大军远征漠北,最后惨败而归。为今之计,应以防守为上策。”这时,都御史戴珊也上书,请求罢兵,弘治帝才未开边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