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诚,江苏泰州人,以操舟贩盐为生。元至正十三年(1353),张士诚起兵反元,随即占据泰州、兴化、高邮等地。第二年正月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建元天祐。九月与元军大战于高邮,大败元军,遂渡江南下,取太平,“大结人心,引士类为己用”。(《胡仲子集》卷九)江南地主、文人及元朝失意官员纷纷投入其麾下。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九月,张士诚自立为吴王,史称“东吴”。
朱元璋灭陈友谅后,其西部威胁解除。东侧张士诚集团成了他下一步进取的目标。
盘踞江浙的张士诚集团,力量不弱,军备极丰,是一支重要力量。同时,张士诚又是个反复无常的人物,他时而反元,时而降元。当朱元璋将他作为进取目标时,他很有可能又倒向元朝,与元军联合对付朱元璋。因此,尽快铲除张士诚刻不容缓。
针对张士诚占地广阔、兵精粮足的特点,朱元璋制订剪除羽翼、会攻老巢的战略:先夺取其北部地区,切断张士诚与元军的联系,阻止元军对张士诚的支援,再进攻其南部地区,大量消灭其有生力量,最后攻其老巢。
夺取张士诚北部地区的战斗于龙凤十一年(1365)打响。十月,朱元璋发布文告,指责张士诚“假元之命,叛服不常”“寻衅多端,袭我安丰,寇我诸全,连兵构祸,罪不可赦”。(《明太祖实录》卷十五)令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大军进攻淮东、淮阴等地。徐、常二将进军神速,接连取得胜利。龙凤十二年(1366)三月,淮北重镇高邮被克。四月,淮安守敌投降, “濠、徐、宿三州相继下”,淮北地区全被攻占。四月十四日,徐达率三万精兵围攻安丰,击败了前来增援的元军,夺取安丰。至此,朱元璋已全部攻占了张士诚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并彻底切断了张士诚和元朝的联系。第一步作战计划完成。
完成了对江北的军事占领后,朱元璋发布《平周檄》,劝谕东吴臣僚“全城归顺”“弃刃投降”,并积极做南下进取的准备。此时,大将常遇春提出,大军直趋平江,捣毁张士诚老巢的建议,他说: “只要攻取巢穴,其余诸郡便不战自乱,指日可下。”对此,朱元璋言道:“将军之计不便遵行。张士诚、张天麟、潘原明等人皆盗贼出身,极为勇猛,讲究江湖义气,是一伙亡命之徒。若我军攻打平江,张士诚势必自保,且湖州、杭州之兵必来救援,我军未必能取胜。即使取胜,势必也会付出极大代价。上乘之计,还是先攻打南部之敌,剪除平江羽翼,然后合力攻平江。”徐、常二将同意这一方案。
龙凤十二年(1366)八月,朱元璋令徐达、常遇春率师二十万,分兵进攻张士诚的南部地区。双方在湖州城附近展开激战。(www.xing528.com)
在攻打湖州之前,为了掩盖军事意图,徐达带上张士诚降将熊元端一起行动,并告知他军队将攻打平江。行军途中,又故意给机会让熊逃走,熊回去后向张士诚报告了一切,张士诚信以为真。而当熊元端一逃走,徐达便改变行军路线,按原计划向湖州集结,分三路将湖州包围。
湖州守将张天骐,闻知朱元璋大军前来进攻,十分惊慌,忙分三路迎击。南路军将领黄宝与常遇春相遇,双方展开厮杀,仅几回合,黄即被常生擒过来,士卒见主将被擒,纷纷退入城中,一面抵抗,一面等待援军。
张士诚得知湖州告急,速派司徒李伯升来援,李入城后又被包围。张士诚只得又遣吕珍、朱暹、王晟率六万精兵前来解围。常遇春率一部分士兵在城东旧绾姑嫂桥阻击援军,大部分士兵仍然围困湖州,吕珍、朱暹大军一时无法靠近城池。张士诚闻讯,又派水师将领徐志坚从水路进攻常遇春。徐志坚求战心切,常遇春设伏击败徐军,徐本人也被俘虏。在几支人马均失利的情况下,张士诚亲率大军前来,徐达率军迎战于宅林之野,张士诚兵大败,折兵三千,自己率部逃遁。此时,朱元璋部将廖永忠、薛显部攻占德清,进一步威胁湖州。张士诚闻讯急派兵增援旧绾,但均未成功。旧绾之军见救兵被驱逐,彻底绝望,遂开城投降。
湖州之战后,东吴军队疲于奔命,士气低落。徐达率大军乘机接连克杭州、绍兴、嘉兴等城,东吴半壁江山被朱元璋所得。
实现了剪除张士诚南北两翼的目标后,朱元璋于龙凤十二年(1366)十一月,令各路大军合攻平江。
战端一开,朱军想仗人多,尽快攻取城池。谁知平江城防守森严,加之有张士诚的众多勇将拼死相拒。徐达、常遇春多次进攻均未得手。这时,叶兑向朱元璋献策:用“锁城法”围攻,即在平江城四周筑城,将其团团围住,在城上架敌楼(木塔),筑台三层,每层均安置弓弩火铳,架设襄阳炮轰击城内。这样一来,张士诚居高临下的城防优势完全丧失。朱元璋接受了这一建议,平江城在“锁城法”的攻击下,愈来愈难以生存。吴元年(1367)九月,徐达率兵向城内发起总攻,平江城被攻破,张士诚兵败被俘,最后自缢而死,称雄一时的东吴政权被剪除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