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滦州古城复建:恢复历史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滦州古城复建:恢复历史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到滦州,不能不聚焦滦州古城。怎奈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毁古城于一旦,断壁残垣在哭诉,滦州古城遭受到又一次沉重打击。2010年,滦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复建滦州古城。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对滦州古城的眷恋,补上旅游服务业这一短板;另一方面,当然也是最重要的,是让人们从古城所承载的人文精神里汲取营养,提升软实力,助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复建滦州古城,得到滦县人民的认可、支持和积极回应。

滦州古城复建:恢复历史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说到滦州,不能不聚焦滦州古城。古城是滦州的地理坐标,是历代滦州人精神风貌的缩影。滦州古城恰似一位历史老人,见证了金戈铁马,见证了民族融合,见证了时代变迁。滦州古城你在哪儿?让我们把镜头推到辽宋对峙的烽火岁月,一探究竟。

公元923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攻陷平州(今秦皇岛市卢龙县)后,见滦河右岸面岩背榆,襟滦带溯,形势要冲,遂决定在此建州立城,置军布防,因靠近滦河故名滦州。不得不佩服耶律阿保机的战略眼光。滦州,枕燕山踏渤海,屏京津而扼关外,横陈乌桓之南、幽蓟之东、鲁豫之北,素有“京畿锁钥,兵家咽喉”之称。

滦州地处中原之北、北地之南,得滦水灌溉之利,这里耕优游优、麦秀两歧、五谷丰盈、牧马成群,得天独厚。谁拥有滦州这一战略后方谁就拥有了决胜千里之外的保障。以滦州为跳板,耶律阿保机的儿子耶律德光发兵,从宋军手里夺取幽云十六州,将大辽国的前沿推到长城以南。及至辽国第五代皇帝景宗耶律贤的皇后萧绰(史称萧太后),更是把滦州视为立国之基,她以政治家的谋略,力促契丹、鲜卑等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诏安民心,加速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转化。同时,萧太后又是一位精明的军事家,她指挥辽军,依托滦州大后方和幽云十六州之腹地,屡屡挥师南下,撞击大宋江山,迫使宋朝与辽国定下“澶渊之盟”。

此后,承平二百余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滦州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城市得到快速发展。元以后历朝历代的增容扩建又使得滦州锦上添花,至清朝乾隆年间,滦州呈现出清明上河图般的盛景。城内店铺林立、商贾如云、车辙马迹、负笈挑囊,热闹非凡,供善男信女祭拜的庙宇就有48座,祥云缭绕如梦如幻,“览景目难给,千古此滦州”。据史书记载,先后有18位皇帝37次巡幸滦州,其中仅清代就有康熙、乾隆和嘉庆3位皇帝7次东巡滦州,怎一个“巡”字了得。元、明、清三朝均立都北京,历代帝王数次出巡滦州,有意无意地警示着地方官员,要经略好滦州这块风水宝地,使其真正能够成为国家的坚实屏障。(www.xing528.com)

然而,世事兴衰半点不由人。随着朝代更迭,特别是清王朝的衰落,滦州古城亦成颓败之势。但豪华落尽王气在,直到清末,滦州仍不失为沟通关内外经贸的商品集散地。怎奈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毁古城于一旦,断壁残垣在哭诉,滦州古城遭受到又一次沉重打击。

然而,滦州终究是“国之重镇”,几度沉浮几度兴衰,但终究会回归应该属于他的本质。2010年,滦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复建滦州古城。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对滦州古城的眷恋,补上旅游服务业这一短板;另一方面,当然也是最重要的,是让人们从古城所承载的人文精神里汲取营养,提升软实力,助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复建滦州古城,得到滦县人民的认可、支持和积极回应。专业团队不负众望,他们以《滦州志》对古城街区的记载为主干,以世代对古城风貌的口口相传为枝叶,借鉴外埠古城复建经验,采撷群山壮丽构筑其骨,掬一捧滦河俊秀勾画其容,复古而不泥古,历时两年终于将占地2000余亩的滦州古城展现于世人面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