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唐钢的“前世”,尽管辛酸和苦楚,却无法从历史上抹去。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者为了搜刮中国的资源和财富,在鞍山、本溪、唐山、大连和上海开办多家在华企业。1943年,在唐山中心地带的大城山下、陡河东岸,兴建钢铁企业——唐山制钢所,这就是唐钢的起源和前身。1944年8月局部建成投产。1945年4月,唐山制钢所改称唐山制钢株式会社。同年8月日本投降,工厂停产。1946年1月,国民党政府接管唐山制钢株式会社。是年,唐山制钢株式会社改称华北钢铁有限公司唐山制钢厂。从国民党政府接收,到1948年12月唐山解放,唐山制钢厂仅生产钢锭3443吨、铸钢862吨、铸铁680吨、钢条2621吨,工厂处在不正常生产状态。
唐山解放后,唐山制钢厂终于回到人民手中,并于1950年更名为唐山钢厂(简称唐钢)。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唐钢人经过奋力拼搏,成为中国钢铁战线上的排头兵。1952年1月,一封喜报被送进北京中南海,中国炼钢技术取得划时代意义的进步——“侧吹碱性转炉炼钢法”在唐钢诞生。此后,这一重大技术成果获重工业部通报嘉奖,被国家科委列为“国家级发明”。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侧吹碱性转炉炼钢成为当时中国钢铁企业主要的冶炼方法,成为那个时代中国钢铁工业的技术支柱。唐钢也因此被称为转炉炼钢的发祥地,唐山也成为闻名遐迩的“共和国转炉的故乡”。(www.xing528.com)
1976年,唐山发生百年不遇的大地震,唐钢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失,厂房倒塌,设备损坏,1788位职工和8602位职工家属遇难。天灾面前,唐钢人没有向困难屈服,他们含泪掩埋了遇难的亲人和工友,毅然踏上了恢复生产、重建唐钢之路。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唐钢广大职工克服艰难险阻,在震后第二十八天炼出震后第一炉钢——“志气钢”。一份45年前的档案中记载着,唐山大地震后,唐钢上呈冶金工业部的文件,其中详细记载了巨大损失,记载着党和国家对唐钢震后的深切关怀,也记载着了唐钢不畏困难抗震救灾复产情况。在一份抗震救灾公文中,清晰地看到冶金工业部负责人在上报的第一炉“志气钢”前面加上了“抗震”二字。档案中还保存着冶金工业部赴唐钢抗震救灾团队的《决心书》。国家、企业、职工,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这三者都是一个有机整体,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克时艰,这就是中国人民患难与共、守望相助、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品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