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中国的对外开放,很多人会想到的是1978年改革开放,其实,早在清末洋务运动时期,伴随着开滦煤矿的兴办,唐山就开始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试图走出一条“产业兴国”之路,其中有两位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一位是英国人金达,还有一位是德国人汉斯·昆德。清末民初的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曾经创造出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的“五个第一”。这些“第一”,几乎都与金达和汉斯·昆德密切相关。
首先,说说中国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1878年,唐廷枢受李鸿章委托,在唐山开凿出中国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开平矿务局唐山矿一号井。在他的经营团队中,英国人金达就是受聘的主要工程师之一。1877年11月,金达在上海结识唐廷枢,为到唐山办矿做准备。1878年7月,金达随唐廷枢来到唐山,开始担任开平矿务局工程师。1883年被唐廷枢任命为开平矿务局总工程师。其间,金达在创办开平矿务局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
其次,说说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随着开平矿务局的建成投产,为解决煤炭运输问题,唐廷枢上奏朝廷获批后,筹建唐胥铁路。起初,唐廷枢主张建造762毫米或者1067毫米窄轨距铁路,这样可以降低造价。但作为技术助手的金达,则极力主张采用英国铁路的1435毫米轨距,也就是国际标准轨距,由此在中国大地上诞生了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
第三,说说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铁路和机车密不可分,建设唐胥铁路的同时必须建造机车。1880年,时任开平矿务局修车厂工程师的金达,设计出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并指导中国工人利用废料,制造出一台与同时代国外机车相媲美的新式蒸汽机车“中国火箭号”机车(因为机车上刻有龙的标志,又称“龙号机车”),开创了中国自制蒸汽机车的先河。
第四,说说中国第一桶机制水泥。唐廷枢在创办开平矿务局的同时,还创办了唐山细棉土厂(细棉土,俗称洋灰,即现在的水泥)。1900年,周学熙聘请德国人汉斯·昆德为该厂技师。1906年,周学熙将细棉土厂改办为唐山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聘汉斯·昆德为总技师。1907年,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出中国第一桶机制水泥。汉斯·昆德的最大贡献,在于解决了用本土原料生产水泥问题,在保证高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铸就了“马”牌水泥的领先优势,为启新的辉煌奠定了牢固基础。因此,汉斯·昆德被誉为中国现代水泥技术的“鼻祖”。(www.xing528.com)
第五,说说中国第一件机制卫生陶瓷。众所周知,唐山有“北方瓷都”之称。之所以获得如此殊荣,并非源于唐山始于明朝的作坊式粗瓷制造业,而是得益于中国第一件机制卫生瓷制造和其后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1914年,启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在唐山细绵土厂旧址建立陶瓷生产车间,生产日用瓷、小缸砖、地砖。1921年,启新洋灰公司正式将陶瓷车间改建为瓷厂。1924年,启新洋灰公司决定将瓷厂与公司脱钩,由德国人汉斯·昆德租赁经营,陶瓷厂命名为“启新磁(同瓷)厂”。汉斯·昆德聘请德国陶瓷专家来厂工作,并从英国、德国购进部分优质陶土,采用白色透明釉配方和彩绘原料,改良唐山本地陶土,最终烧制出胎骨坚硬、色泽较白、釉面光润、几无吸水性的纯正意义上的中国第一件卫生陶瓷,为中国带来了“马桶革命”。这是中国近代陶瓷工业的里程碑,也为日后唐山成为“北方瓷都”奠定了坚实基础。
金达和汉斯·昆德,这两位为唐山乃至中国近代工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人,一生都充满着传奇色彩。金达,1863年生于日本,1877年来到中国,之后投身于中国近代产业,直到1909年46岁时退休回国,1936年73岁时病逝于英格兰丘尔特。为表彰金达对中国近代工业做出的贡献,清政府授予金达二品官衔,并于1900年御赐双龙宝星勋章。1900年,英国政府授予金达三等勋爵爵位。汉斯·昆德,1872年生于德国汉堡,1900年受周学熙之邀来唐山兴办实业,直至1936年64岁时在唐山逝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英国骗占开平矿务局的“开平矿案”事件中,汉斯·昆德妥善保护重要证据并交给中方,为中方争得最大利益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汉斯·昆德父子两代都具有浓厚的中国情结。汉斯·昆德的儿子卡尔·昆德出生于唐山,曾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保护过大量中国难民,凸显出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如今,百余年的历史早已逝去,中国的改革开放大获成功,已经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唐山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但我们不会忘记历史,更不会忘记金达和汉斯·昆德两位外国专家对唐山乃至中国近代工业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永远会把这份感激珍藏和传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