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山稻地镇: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乡愁与记忆

唐山稻地镇: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乡愁与记忆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稻地镇原隶属于丰南区,2013年整体托管到唐山市路南区,2014年划归路南区。元末,由于战乱,稻地一带人口锐减,满目荒凉。早在500多年前,稻地镇就以农工商贸发达、人文荟萃而远近闻名。据清道光五年编纂的《滦州志》记载:“稻地镇距县城西南九十里,土质肥沃,物产丰富,人文荟萃,街道整齐,为京东四大镇之冠。商业尤为繁盛,商铺栉比,不下二百余家。”随着商品生产和流通的扩大,稻地形成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繁华闹市。

唐山稻地镇:中国历史长河中的乡愁与记忆

稻地镇原隶属于丰南区,2013年整体托管到唐山市路南区,2014年划归路南区。面积50.1平方公里,人口2.93万人。

在千余年前,稻地为极低洼的濒海地区,后因海水南移,这片低洼地从金元时起栽植水稻。据载,元朝宰相康里脱脱下令在京畿地区屯田,曾招募江南种稻能手传授技术,首创京东植稻,“稻地”由此得名。元末,由于战乱,稻地一带人口锐减,满目荒凉。明朝立国后,明成祖朱棣下诏由人口稠密的黄河流域向北方大举移民,稻地又开始繁荣起来。明永乐年间,随着江淮、山西、山东等地移民北来,稻地迁入张、边、李、耿四大家族且盛极一时。后来,移民和当地人相互融合,繁衍生息,逐步形成七张、八李大户支派。到清朝末年,这里出现水运、陆运、捕捞、酿酒、冶铁等业,古镇经济达到鼎盛时期。在当地老人的记忆里,当时稻地状似一座城堡,几大城门遙相对应,大街两侧建筑林立,气势恢宏。镇内有文昌宫、火神庙等庙宇13座,每逢庙会,热闹非凡。稻地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和演变,在唐山市还没形成之际 ,已兴旺发达,名震京东。

稻地镇旧址是现在的稻地二村,市井主街呈十字街格局,全镇有7条宽大的胡同(鸡市胡同、菜市胡同、柴市胡同、粮市胡同、神庙胡同、舒家胡同、衙门胡同),都是专业性集贸场地,格局分明,购销两旺。每条胡同靠外一侧均建有一座大门,组成城垣,门上更楼配备更夫。每到晚上,由衙门点炮两响,7座大门一齐关闭,以确保市井内的安全。稻地旧时市井建筑多达6000多间,都是店铺和富有者的宅院。建筑模式均为高大瓦房,前出廊,后出厦,雕梁画栋,廊檐雕刻各种花鸟龙凤图案,五光十色,栩栩如生。(www.xing528.com)

早在500多年前,稻地镇就以农工商贸发达、人文荟萃而远近闻名。稻地的繁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业发达。据清道光五年编纂的《滦州志》记载:“稻地镇距县城西南九十里,土质肥沃,物产丰富,人文荟萃,街道整齐,为京东四大镇之冠。商业尤为繁盛,商铺栉比,不下二百余家。”随着商品生产和流通的扩大,稻地形成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繁华闹市。每逢三、八集日,从东门到西门约1公里的大街上,两厢几乎没有住户,全是商业店铺和手工业作坊,约近300家。生产量最大的是酿酒业,有烧锅24家,酿造的高粱酒,以醇香诱人、风味独特而著称,远销北京、营口、大连等地。其次是毛毡作坊,达30余家,专制毡鞋毡帽,驰名沈阳、哈尔滨等城市。再次是绸布业,德聚城、辅盛昌两家规模最大,既经营绫罗绸缎等高档衣料,又经营土布、市布中低档布料,雅俗共赏,贫富咸宜。此外,有酱油坊、生熟肉作坊、粮店、钱庄、铸造坊、首饰楼等。稻地商贸的发达带动了几十里外村庄的经济发展,每天从唐坊、南孙庄、东田庄一带运入稻地酿酒用的高粱就达几十车,其他四里八庄往镇上运送农副产品的车辆络绎不绝。据史料记载,稻地在长500余年的商贸史上最鼎盛的阶段为1736—1842年,延续百年之久,在古城经济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