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自杀以后,明朝的陪都南京陷入一片慌乱之中。此时的南京大臣已分为两派:一派是正直爱国的官员,以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为代表;一派则腐败贪婪,以凤阳总督马士英为代表。马士英为了将大权揽在自己手里,便拥立了昏庸的福王朱由崧为皇帝,号弘光帝,历史将这一政权命名为南明政权。尽管史可法对朱由崧称帝并不满意,但本着大局为重的理念,也勉强同意了。
因为看不惯南明小朝廷乌烟瘴气的风气,身为朝廷命官的史可法万分焦虑,多次直言进谏,希望皇帝能迅速振作精神,收复失地,匡复原有的大明江山。而朱由崧每次都是随意搪塞几句,甚至连一句像样的话都没有。史可法见状,百感交集,于是主动要求统帅军队上前线抗击清兵,誓死保卫国家。
史可法到了长江北岸,发现整个情况要比自己想象的还要糟糕。原来在长江北岸驻扎着四支明朝军队,而当下,这四支军队的将领却彼此割据一方,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彼此厮杀,各不相让。史可法一到扬州,便对他们苦口婆心地进行劝导,告诉他们眼下国难当头,应该放下个人恩怨,同仇敌忾,为国家分忧。最终这些将领都被史可法的忠义所感动,愿意服从他的号令,江北的局面就这样稳定下来了。
1645 年,清廷打败了李自成,在北京建立了政权,便派遣豫亲王多铎带领大军长驱南下,直奔扬州。史可法便下令各镇的将领火速增援扬州,集中兵力抵抗清军。可四镇将领中,却只有刘肇率兵从高邮前来救援,眼看十万清军大兵压境,史可法手里只有一万兵力,情况非常危急。
多铎本想不战而胜,先后五次派人拿着劝降书来劝降,都被史可法严词拒绝,并将劝降书扔进了护城河里。多铎大怒,命令手下军队将扬州城围了一个水泄不通,随后便开始轮番攻城。扬州军民受到史可法的鼓舞,纷纷誓死抵抗,一次次击退清军的进攻。以至于清军连续攻城三天,损失惨重,却始终没有攻下扬州城。多铎见状,便调来了西洋大炮轰城,最终将城墙炸开了一个缺口,清兵就这样如潮水一般攻进了扬州城。
史可法见城门被攻破,自己知道无力回天,悲愤中拔出佩剑准备以身殉国,却被随从的部将夺了下来。大家将他护送到小东门,不料还是被清军抓获了。
清军俘获了史可法以后,逼着他投降,史可法却大义凛然,坚决不肯低头。于是多铎最终在城门前残忍地将史可法杀害。多铎又觉得自己攻城的时候军队伤亡惨重,便以屠城的方式对扬州百姓施以报复。大屠杀持续了十天,扬州城里尸横遍地,瞬间沦为了一座死城。(www.xing528.com)
后来史可法的养子史德威冒着生命危险去城中寻找养父的遗体,却因为城中尸体众多,且大多腐烂而难以辨认。无奈之下,只好把史可法生前穿过的衣服和用过的笏板埋葬在了扬州城外的梅花岭上,也就是今天人们争相瞻仰的一代名臣史可法的衣冠墓。
知识拓展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清军攻破扬州城后,因愤恨攻打扬州时自己伤亡惨重,便大肆屠城十天,史称“扬州十日”。而与扬州十日之惨状可以相提并论的,要数“嘉定三屠”了。
扬州城破之后不久,投降清军的李成栋率五千兵马进攻嘉定,在大破嘉定城后,李成栋下令屠城,市民之中,有悬梁的,有投井的,有投河的,有断腿的,有断手的,妇女们惨遭强奸。如遇抵抗,军队就用长钉把抵抗妇女的双手钉在门板上,然后再奸淫杀害。大屠杀进行了整整一天,尸骨遍野,哭声长空不绝。据文献记载,屠杀民众有三万余人,当时嘉定城里河中尸体太多,以至于流水都被阻断。
随后,反清义士朱瑛与明军将领吴之璠先后率少数人攻打嘉定城内的李成栋,可惜都以失败告终,而且全部被李成栋大军歼灭。李成栋为此又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屠城,这场前后三次的屠城被称为“嘉定三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