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徐光启翻译《几何原理》-中国历史故事启迪青少年

徐光启翻译《几何原理》-中国历史故事启迪青少年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597 年,徐光启参加乡试,历经波折,中了举人,这给了他很大的鼓舞。徐光启听了以后,觉得这本书实在太好了,于是便与利玛窦商议,两人同心协力将这本书翻译成中文,并将它介绍给更多的人。从此,徐光启每天从翰林院下班,就来到利玛窦的住宅,利玛窦口述,徐光启记录,开始翻译《欧几里得几何》。就这样花了一年的时间,经过再三修改,终于完成了这本著作的译稿,并定名为《几何原理》。

徐光启翻译《几何原理》-中国历史故事启迪青少年

徐光启生在上海,很小的时候便抱着日后精忠报国的梦想,刻苦读书。他非常善于联系实际,为了能够将学问付诸实践,他经常寻找各种实践机会,甚至还自己下田种植庄稼蔬菜。1597 年,徐光启参加乡试,历经波折,中了举人,这给了他很大的鼓舞。

七年之后,徐光启考中了进士,在翰林院做了庶吉士,得到了在学问中继续深造的机会。当时很多读书人读的都是“四书五经”,学习孔子孟子朱熹的思想。而徐光启除了学习儒家著作,还读了不少当时被人认为很新鲜的书,其中就包括一些西洋科学著作。

1582 年,意大利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来到澳门,1600 年到了北京,受到了当时皇帝明神宗的召见。皇帝对利玛窦进献的自鸣钟很感兴趣,便允许他定居在北京。利玛窦在中国待了三十年,学会了汉语,掌握了文言文,与很多读书人交了朋友。因为儒学思想在当时读书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所以利玛窦觉得自己传播天主教教义并不是很顺利,于是他不得不改为传播一些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来更好地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徐光启就是这样与利玛窦结交的。1604 年,他在翰林院做了官,就专门拜利玛窦为师,跟他一起学习天文历法、几何数学武器制造等多方面的知识,徐光启觉得,西洋人的学问很有实用价值,特别是制造西洋大炮、农业水利技术这方面的新学问,绝对对富国强兵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在所有西方学问中,徐光启对数学最感兴趣,他觉得数学原理可以应用到各种实验科学当中,对日后解决天文历法、测量建筑及武器制造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因为很多学问都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www.xing528.com)

一天,利玛窦跟徐光启谈起了一本很古老的西方数学著作,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写的。徐光启听了以后,觉得这本书实在太好了,于是便与利玛窦商议,两人同心协力将这本书翻译成中文,并将它介绍给更多的人。

从此,徐光启每天从翰林院下班,就来到利玛窦的住宅,利玛窦口述,徐光启记录,开始翻译《欧几里得几何》。他们每天工作得都很辛苦,因为著作来源于西方,从来没有人翻译成中文过,所以许多名词、术语、概念的翻译,都是首创的,既要翻译得准确,又要典雅,让中国的读书人能够接受,还不能和原来的意思有出入,这可以说费了徐光启很大的工夫,他不断地思考,努力将每一个定义更贴近于作者的思想,也更能够被广大读者理解。就这样花了一年的时间,经过再三修改,终于完成了这本著作的译稿,并定名为《几何原理》。

直至今日,现在数学的一些通用的术语、概念,如“几何”“三角”“锐角”“正弦”“余弦”等,都是由这本书首先使用和流传下来的,可谓为我国近现代数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