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是明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他生在浙江余姚的书香门第,自幼就聪明好学,不拘小节,行动坐卧总与一般孩子不同,而且非常善于独立思考。
王阳明十一岁的时候,父亲带着他去北京,中间途经镇江金山寺,拜访一个朋友,大家便在亭子里一起喝酒聊天。正喝得高兴的时候,朋友便提议题诗助兴。王阳明看着大人们都在冥思苦想,便随口吟道:“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淮阳水底天。醉倚妙高峰上月,玉萧吹彻龙洞眠。”听了这首如此有气势的诗,大人们都目瞪口呆,怎么也想不出那是出自一个孩子的口,于是便让他继续再作一首诗,王阳明想了想,又给大家继续赋诗。
后来,父亲将他送到私塾读书,他第一天便问了老师这样一个问题:“读书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呢?”老师回答:“考中进士举人吧!”王阳明却说:“中举人做官可能还算不上头等大事,最重要的一件事应该是学做圣人吧?”老师听后连连称奇。
后来,王阳明考取了举人,步入官场仕途。但对于他而言,最大的追求就是推究心性哲学,研究如何成为圣人。为此,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向道家学习过修炼,又学习了大部分佛家的禅理,后来又学习了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学说,但是这一切都不能让他满意。后来,因为在官场上得罪了刘瑾,被人一路追杀,九死一生才到了龙场,摆脱了危险。不久,王阳明在当地少数民族帮助下,砍伐树木,制造房屋,办起了龙冈书院,在那里收徒讲学,孜孜追求他的学问之道。
在这段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自己多年的遭遇,日夜反省,扪心自问:倘若是圣人处在了这样的环境里,该怎么样呢?一天半夜,他突然顿悟,为此欢呼雀跃。(www.xing528.com)
王阳明所悟到的深刻道理是:宇宙万物就是我的心,我的心就是宇宙万物,真理本来就在人的心中,人心中本来就有真理,只是被不正确的杂念遮掩住了而已。而做学问这件事,最主要的地方就是纠正心中不正的念头,恢复求真向善的本性。一旦明白自己心中本来存在正确的念头,就达到了一个高尚无污染的真理世界,那就是圣人安居的地方了。
所以,后人管王阳明这样的学问叫“心学”,又叫“良知学”,是“知行合一”的学问,他提倡独立思考,反对盲从,不以前人的话为唯一的真理标准,强调充分发挥自己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后世的哲学还是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王阳明的“心学”对当时和后世的哲学、思想、文化、艺术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积极影响,明代后期,很多杰出的思想家都是王阳明“心学”的信徒,直至今日,他的学说仍然被广泛传播,成为广大研究者研究的命题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