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刘伯温:军事智谋家与中国历史故事

刘伯温:军事智谋家与中国历史故事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基是青田人,字伯温,大家都叫他刘伯温,公认他是一个很有学问的知识分子。朱元璋听了刘基的分析以后心服口服,连连夸奖道:“刘伯温先生真乃当下之卧龙啊!”等到陈友谅大军压境的时候,朱元璋又采用了刘基的策略,稳住东边的张士诚,以此来更好地避免东西夹击的态势,最终以智取胜。元朝统治期间,民族压迫严重,社会矛盾激化,人民最终因为不满而爆发了起义。

刘伯温:军事智谋家与中国历史故事

朱元璋从起兵到建功立业,除了归功于对他忠心耿耿的“四十二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他很注意任用一些很有才华的文人,并允许他们积极地参与战略决策和指挥,其中就包括一个非常有学识的人,名为刘基。

刘基是青田人,字伯温,大家都叫他刘伯温,公认他是一个很有学问的知识分子。年轻的时候,刘伯温曾经在元朝政府做官,看到元朝统治如此腐败,就觉得天下一定会大变,于是他辞了官,回到家乡青田过起了隐居生活。后来朱元璋带兵打到了浙江,听说了刘基的为人和才华,便派人送去礼物和朱元璋的亲笔信,希望能够请他出山,共成大事。

刘基认为朱元璋有能成大业的魄力和胸襟,便来到了他的身边,与他彻夜长谈。当时朱元璋刚刚占领了应天城不久,刘基便借着这个形势帮助朱元璋分析各路义军的优劣及攻战策略。让刘福通去正面对付元军,以此保存实力,并成为自己的军事屏障。同时也不要急于吞并浙江的方国珍和张士诚,因为方国珍势单力薄,不足为患。张士诚虽然有非常强大的实力,却终日享乐,难以成器。所以,应该将最精锐的部分保留下来,全力以赴去对付陈友谅

朱元璋听了刘基的分析以后心服口服,连连夸奖道:“刘伯温先生真乃当下之卧龙啊!”于是按照刘基的策略去部署兵力,将自己的根据地有力地巩固起来,扩充了自身的军事实力。等到陈友谅大军压境的时候,朱元璋又采用了刘基的策略,稳住东边的张士诚,以此来更好地避免东西夹击的态势,最终以智取胜。大获全胜的朱元璋对刘基更加信任,称他就是在世的张良,有了他自己就能天下大定。但刘基自己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每次都是适时地提出建议。

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很多功臣都被加官晋爵,唯独刘基对官爵一再推辞,朱元璋想封刘基为“公”,刘基推辞了。后来又要封他为“侯”,他又推辞了。最后实在推辞不了,就只好接受了一个三等爵位——诚意伯。当时很多封爵的大臣都得意忘形,大家都不理解刘基为什么要这么做。但刘基早就看出朱元璋是一个可以共苦、不能一同享乐的皇帝,于是借着妻子去世的机会辞去了官职回到了老家,从此就再也没有出来。(www.xing528.com)

果然不出刘基所料,刘基走后不久,朱元璋就开始大杀功臣,那些他亲手封爵的功臣,基本上都被他杀了个精光,只有刘基等少数几个人存活了下来,这一遭下来,也真的看出,刘基还是很富有政治远见的。

知识拓展

元朝的灭亡

1340 年,元顺帝登基临朝,尽管他进行了一系列企图挽救王朝没落的措施,但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在当时收效并不大,再加上元顺帝时期统治集团的日益腐朽,只能是加快了元朝的衰落和灭亡。元朝统治期间,民族压迫严重,社会矛盾激化,人民最终因为不满而爆发了起义。以红巾军大起义为引领的人民起义敲响了元王朝灭亡的丧钟。随着红巾起义军的发展,各地的反元武装不断响应,在大时代的浪潮下风起云涌,形成了与元王朝抗衡的群雄并立局面。1368 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他兴兵北伐,攻占了大都,宣告了元朝的灭亡。元顺帝逃到上都,想要卷土重来,可惜败局已定,明军于1369 年攻占了上都,元顺帝又败走应昌,在颠沛流离中含恨而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