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在稳固了自己的政权之后,国家的内政也逐渐平稳了下来,整体的国势日趋强劲,但是北方和南方的一些地区还是有一些割据势力存在。为了国家的统一,宋太祖很想消灭这些割据势力,自打有了这个念头,赵匡胤便开始谋划,他想找些人共同商议成就这一大事,于是他想到了赵普。
赵匡胤来到赵普家,看见赵普以后,便直接问道:“赵爱卿,时下国家日趋稳定,但南北两边还是存在割据势力,朕实在是心有不安,于是想要讨伐这两股势力,你觉得我怎么做最好呢?”其实赵普早就想过这个问题,便很自然地回答道:“陛下,北方有强大的辽国,而在我国与辽国之间,确实存在着不少的割据势力,倘若这时候我们先消灭这些割据势力,那么辽国就会对咱们造成严重的威胁。所以我想,我们首先应该先出兵灭掉南方的割据势力,等到时机成熟以后,再出兵北上!”这个观点与宋太祖的想法不谋而合,因此,宋太祖听完赵普的建议很高兴,于是说:“你的想法与我不谋而合,那咱们就依计行事,从南到北吧。”说完之后,两个人便举杯哈哈大笑起来。
在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是南唐,虽然南唐的国家不小,但是国家整体实力不足,公元961 年,李煜(yù)登基做了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也就是南唐后主,人们都称他为李后主。李煜虽然身为帝王,但他最擅长的却是写诗,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诗人。他自幼酷爱文学,精通音律,书法绘画样样精通,继位以后也是不问朝政,终日只喜欢听一些阿谀奉承的话。
公元974 年,宋太祖派遣大将曹彬、潘美带领雄兵十万,向南唐进发。军队将船只连接起来,在长江上形成了一座浮桥。十万大军就依靠着这座浮桥渡了江。南唐将士一看宋军渡了江,便将消息告诉了李后主。李后主大惊,连忙问身边的大臣该怎么办,他用质疑的语气说:“长江如此凶险,宋军怎么在上面建桥的呢?”而大臣听了也阿谀奉承说:“陛下,古书有记载,在长江上搭桥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请陛下放心吧。”李后主听了也笑笑:“觉得这件事简直就是场儿戏。”
后来宋朝的军队很快就攻打到了南唐的都城——金陵。宋朝军队一到金陵,便将这里围了一个水泄不通。李后主做梦也没有想到宋军能这么快就打到了这里,于是登上城楼去看,这一看不要紧,吓得他心惊胆战,城门外全都是宋朝的军队,他们一个个虎视眈眈,手拿武器,向着李后主大吼大叫。于是李后主急忙派人先后两次去找宋朝议和,宋太祖却丝毫不让步,他早就想消灭这股割据势力,怎么能轻易让步?因此,宋太祖不但没有心软,反而下达了攻城的命令。很快,南唐军被宋军打得溃不成军,宋军很快就攻占了金陵,李后主也就这样沦为了宋朝的阶下囚。(www.xing528.com)
李后主被押解到东京以后,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从此,李后主自在逍遥的君王生活彻底结束了。被俘虏之后的日子,李后主终日以泪洗面,为了消解内心的苦闷,他只能用诗歌来宣泄内心的忧愁,其中最著名的一句就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知识拓展
烛影斧声
宋太祖死于开宝九年(976 年)的十月二十日,终年五十岁。相传当时太祖得了重病,他的弟弟赵光义入宫探望,他将太祖身边的宦官宫女全部支开。太祖身边的近臣夜值都只能远远地望着。烛影之下,赵光义不时地离开自己的座位,好像有所谦让躲避。一会儿,太祖一边拿着柱斧戳动地板,一边大声地对赵光义说:“好自为之。”当夜,太祖便死于万岁殿。这就是流传甚广的“烛影斧声”之谜。因为赵匡胤去世后不是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赵光义,并且赵光义当晚又留宿禁中,无其他人在场,疑点很多,所以成了千古之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