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圣,留下一千四百多首深刻诗作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圣,留下一千四百多首深刻诗作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是到了中年,杜甫的人生遭遇了崎岖坎坷,字里行间处处都彰显着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杜甫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一千四百多首诗歌,可以说是那个时代多产的作家和诗人,这些作品大多运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当时老百姓困苦的生活,他批判了社会腐朽的制度,对广大受苦的人民给予了高度的同情,思想深刻,寓意深远,因而被后人称颂为“诗圣”。因为受到禅宗的影响,他的诗文中总能嗅到阵阵禅意。

杜甫:忧国忧民的诗圣,留下一千四百多首深刻诗作

杜甫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父亲满腹才华,是武则天时代的著名诗人,曾经担任过司马一职。杜甫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受父亲的影响,他对诗书很感兴趣,七岁的时候就开始照着父亲的样子作诗,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和一些文人墨客一起游历。年轻时候的杜甫,笔下的诗文多表达的是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大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但是到了中年,杜甫的人生遭遇了崎岖坎坷,字里行间处处都彰显着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公元746 年,杜甫来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结果,奸臣李林甫嫉贤妒能,竟然让多名参加科举的学生统统落榜,杜甫也因为这个原因,没能够考取功名。本来生活就很贫困,没有考上功名的日子更艰难了。为了能够寻觅到一条出路,杜甫只好强装着面子去拜访一些达官贵人,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帮助。公元751 年,杜甫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个机会,他在唐玄宗举行的三个祭祀大典上,写了一篇文章,名为《三太礼赋》。唐玄宗读后觉得写得很好,便给了他一个候选官吏的资格。

就这样,杜甫在长安生活了十年,也看清了唐朝官场的真实面目,洞察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深深地同情着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苦百姓。这些生活经历使得杜甫在创作上更加注重对穷苦百姓内心思想活动的表达。

公元758 年,杜甫的人生之路走到了最凄凉的时候,这一年,他心爱的小儿子饿死在家中,而他在仕途上发展得也不好,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级别连一个七品的芝麻小官都不如。到了第二年的时候,杜甫放弃了自己的仕途理想,来到了成都,在成都的郊外,修建了一座茅屋,这座茅屋就是后来影响古今中外的思想圣地——杜甫草堂

杜甫来到成都以后,生活便渐渐安定下来,但生活仍然拮据,一分钱也要掰成几瓣用。有一年成都刮起了大风,卷走了草堂上的稻草,杜甫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苦搭起来的草堂被大风破坏,不由得伤心起来。于是他想到了很多穷苦无家可归的老百姓,提笔创作了传世名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其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早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千古名句。

公元768 年,杜甫开始了人生最后的漂泊之旅,他本想去投靠自己的一个朋友,但是由于当时国家发生了战乱,无奈之下,他也只好留在了潭州。

公元770 年,漂泊了一生的杜甫终于停下了困顿的脚步,病死在了一艘孤寂的小船上。一代伟大的诗人就这样默默离世了。他死后,家人将他下葬在了岳阳。待到杜甫去世四十三年以后,他的子孙才将灵柩迁回了他的家乡河南。

杜甫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一千四百多首诗歌,可以说是那个时代多产的作家和诗人,这些作品大多运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当时老百姓困苦的生活,他批判了社会腐朽的制度,对广大受苦的人民给予了高度的同情,思想深刻,寓意深远,因而被后人称颂为“诗圣”。(www.xing528.com)

知识拓展

颜筋柳骨

所谓颜筋柳骨,一般指的是一个人的书法造诣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颜”指的是“颜真卿”,“柳”指的是“柳公权”,都是中国唐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用笔丰腴雄厚,韧若筋带,行笔洒脱。而柳公权的书法则间架严谨、风骨挺拔,“颜筋柳骨”说的是他们二人的书法风格犹如筋骨一般挺拔雄健。唐代是书法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只要提到楷书,就不能不提到颜、柳。他们筋骨丰满、雍容堂正的笔触,受到众人的追捧和欣赏,直至今日,仍然是广大书法爱好者争相研习、临摹的对象。

知识拓展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

王维,唐朝著名的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四百余首,他精通韵律,能诗会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还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因为受到禅宗的影响,他的诗文中总能嗅到阵阵禅意。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无论边塞诗、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入口的佳篇。早年的王维有济世之志,曾经出使过边塞,中年后,便开始过上了半官半隐的生活。他写的山水诗清新飘逸,构思巧妙,韵律和谐,艺术上彰显了极高的造诣。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人们往往把一些著名的绝句谱曲,反复咏唱,而王维的诗在当时名噪一时,成为大家争相传唱的经典曲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