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央、自治区党委、崇左市委的部署和自治区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扶绥县被确定为自治区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唯一整县试点单位。扶绥县结合农村党员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目标要求上要体现针对性,在学习内容上体现差异性,在学习风格上体现多样性,在活动载体上体现实效性。为了做到学习与务农两不误,根据村(屯)的特点,县委制定出一个实施方案:看、听、议、帮、做。看:看录像、电教片,看先进事迹,以村(屯)为单位,看电视专题片、电影,到致富标兵种养基地实地参观,解决农村致富门路的问题。听:组织三个辅导小分队,到村(屯)一级上课,通过听党课、听形势报告会,解决农村党员宗旨意识淡薄问题;通过听先进事迹,找出自身差距,解决致富信心的问题;通过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知识,解决科学种养存在的难题。议:主要讨论农村党员在保持先进性方面存在什么差距和先进性含义是什么,找出农村党员与党员之间存在的差距,解决农村党员在带头致富方面差距的问题。帮:帮助指导贫困党员脱贫致富,帮助指导文盲党员学习,帮助老弱病残党员解决学习难题,切实解决部分农村党员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存在的看不懂、听不进、学不会、讲不了等“四不”问题。做:实实在在为村民办实事,解决村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试点的示范引导作用,使之出成果、出经验、出理论、出制度。创新推广“党员承诺制”这一党建工作实践新载体,让广大党员对照党章和永葆先进性要求,根据自己的文化、年龄、岗位和能力的实际,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归纳个人先进性具体要求,做出为民办实事好事的承诺,并立言立行,努力践诺,受到了群众的高度称赞。为让“承诺”内容落实到位,扶绥县还建立了党员承诺公示制度、办事制度、设岗定责制度、监督评议制度等相关制度。
2006年,扶绥县把“党员承诺制”扩大推行到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党员承诺制”对彰显党员先进性、服务人民群众、推动基层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得到了中央组织部、自治区党委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国和全区予以推广。
农民群众白天忙于农活,时常出现“干部下乡,农民上山,干部回乡,农民回家”的干部和群众见面难的现象,导致群众信访问题难沟通,难解决。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更好地倾听群众心声,合理解决群众诉求,针对干部和群众工作时间“错位”的问题,2007年以来,扶绥县创新推行干部包案“驻村夜访”制度,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领导干部利用晚上时间深入村屯农户察民情,暖民心,解民忧,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化解矛盾,积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也促进了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
为进一步激发村级党组织的活力,扶绥县在村党支部中创新开展“星级党支部”创建活动,科学设置星级评定项目,按照发展富民星、组织建设星、文明和谐星、民主法制星、生态环境星等设定考核内容,量化细化评定标准。星级分设一到五个级别,每个星级达到标准分80%以上,即可申报一个星级。同时,建立“星级党支部”管理“一村一档”台账,实行动态管理,给村级党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www.xing528.com)
扶绥县深入开展机关效能、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活动,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创新推行了村(社区)“两委”及乡镇党委班子领导“公推直选”、党员承诺制、党群议事会制度、农事村办制度、党员效能先锋岗、“阳光用人”机制等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和方法。
2007年,在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工作中,为改变过去普通老百姓办事遇到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扶绥县创新加强党员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工作载体,建立了“党员效能先锋岗”,整合工作资源,完善便民服务机制,实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使群众办事“少跑一趟路、少进一扇门、少找一个人”,减少不必要的工作环节,办事更加快捷高效。做到了“群众办事一个点,岗位服务一条线,党员代办一次清,满意办结一时限。”“党员效能先锋岗”一条线全程服务办事代理,提高了服务质量,方便了服务对象,提高了机关行政效能,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深受群众广泛赞誉。《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等多家上级媒体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新宁镇党委作为首创单位在全区落实“三项制度”交流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扶绥县深入开展“民情网”活动,坚持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了解群众所求所盼、所忧所怨,了解基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开展针对性工作,解决各项难题;扎实工作,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认真干好群众拍手叫好的民心工程,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每位基层干部下村必记“民情日记”,每个村委设立“民情信息箱”和“民情反馈”专栏,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从而形成一种民情信息渠道畅通、民忧民难及时解决的机制,建立一条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困的“绿色”通道。通过“民情网”活动,扶绥县推倒了党群干群之间的“隔心墙”,架起了“连心桥”,使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更紧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