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改善经济环境治理,巩固发展革命老区

改善经济环境治理,巩固发展革命老区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治理整顿精神,10月,中国共产党扶绥县第六次代表大会把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深化改革和稳步发展经济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在治理整顿期间,扶绥县严格实行计划外自销生产资料公开销售制度,严禁私人从事重要生产资料的经营活动,严格实行最高限价,在重要消费品流通领域,把批发环节掌握在国营商业和供销部门手中。

改善经济环境治理,巩固发展革命老区

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扶绥县和全国各地一样,出现了物价波动较大、通货膨胀加剧、重复建设严重、经济发展过热等问题。1988年夏的“放开大部分商品价格”政策,诱发了全国性抢购风潮,8月下旬,扶绥县市场出现了抢购风,群众纷纷抢购火柴、肥皂洗衣粉、钢精制品、毛巾、床上用品等日用工业品和电风扇、收音机自行车电视机、电冰箱、金银首饰等耐用商品、保值商品,抢购风潮持续半个月之久。

为扭转这种局面,9月,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决定: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扭转物价上涨过大、流通领域混乱的态势。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治理整顿精神,10月,中国共产党扶绥县第六次代表大会把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深化改革和稳步发展经济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1989年12月,县委六届四次全体会议结合全县的经济形势,作出了进一步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决定。

整顿经济秩序是治理整顿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整顿经济秩序、加强市场管理工作中,县委把工作重点放在流通领域及平抑物价上,着重抓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管理 坚决整顿市场秩序

从1988年10月开始,全县对在建项目逐个审查,按产业、政策分别缓急的情况进行清理,共停止缓建不符合文件规定的7个在建项目,压缩投资总额1020万元。此外,对零星基建项目进行审批,从1986年至1991年,共审批236项,总投资1668.10万元;1991年审查转报上级获批准的基建工程11项,总投资304.17万元。

在治理整顿期间,扶绥县严格实行计划外自销生产资料公开销售制度,严禁私人从事重要生产资料的经营活动,严格实行最高限价,在重要消费品流通领域,把批发环节掌握在国营商业和供销部门手中。

按照“放而有度、治而有序”的总原则,县委组织专门力量,加强对全县企业、个体户及商标、广告的管理,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严厉打击投机倒把行为,制止市场上的各种违法活动,查处违章违法案件,全县各乡镇建立经济合同咨询服务处。从1986年到1991年,经济合同咨询服务处为企业鉴证经济合同244份,受理合同纠纷案件61起;南宁地区通用机械厂、扶绥县华侨麻纺厂、县农业机械供应公司、县糖业烟酒公司、南宁氮肥厂、县矿粉厂、扶南糖厂、县土产公司等企业,被自治区工商局评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1988年,全县出现了党政机关办企业办公司热潮,新登记注册的各类企业达45家;从10月开始,县委对全县各类公司进行清理整顿,结合年检工作,对全县国营、集体企业和个体户进行补办、变更、注销等工作,完成了“清假”任务,稳定了经济秩序。到1991年底,撤销不符合登记管理条件的7家公司,给予保留38家。

为促进城乡贸易市场的健康发展,从1986年起,扶绥县强化城乡集市贸易市场的管理工作,重点查处市场违章案件、打击投机倒把行为。从1986年到1991年的几年间,全县查处市场违章案件6289起,查处10多起投机倒把案件,有力地维护了消费者利益,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

(二)加强物价管理工作

从1986年起,全县市场物价逐年上涨。其中,农贸市场价格变动最大,从1987年至1989年,受全国物价上涨浪潮的影响,扶绥县农贸市场物价普遍上涨,特别是大米花生油猪肉牛肉、活鸡、草鱼等部分农副产品价格成倍增长,猛涨的物价,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基本生活。为稳定群众基本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县委加强全县日用品、食品价格管理,组织县物价局财政局、商业局、供销社等部门联合行动,对食盐白酒、酒精、普通安全火柴、食糖等日用品及食品价格进行监管。1988年5月,县委决定给予干部职工(含赡养人数、民办教师)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9.9元;同年6月,食油销售价格放开,同时对职工予以每人(含赡养人数)每月1.5元的补贴,食油价格放开后,对全国、全区通用粮票不再配供平价油,改为议价供应。(www.xing528.com)

一系列的监管,使全县物价上涨的浪潮基本得到平抑,稳定了群众的基本生活。

在平抑物价上涨浪潮的同时,针对全县生产、建设、流通领域以及一些部门单位巧立名目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现象,县委坚决制止和纠正,组织力量进行清理整顿,规定各部门、各单位罚款收入不再搞留成和与奖金挂钩,一律上缴财政,部门必要的办案经费及其他费用,由财政部门统一核拨。与此同时,进行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从1988年10月到1989年5月底,全县共查出各种违纪金额338.38万元。此外,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查处了一批违纪犯罪案件,惩治了一批腐败分子。1988年到1989年9月,县检察院立案审查的14个经济案件中,结案处理6个,逮捕4人,判刑3人,震慑了经济犯罪分子。

坚决制止和纠正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现象,开展税收财务物价大检查,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全县治理整顿工作的开展。

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县投资和消费需求双膨胀的局面有所缓解,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流通领域的混乱现象得到整顿,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有所好转。

治理整顿期间,全县齐心协力发展农业生产。1989年初,县委决定对西南片区进行综合开发,把东门镇岜楼村,柳桥镇新村、灶瓦村、西长村、渠齐村,东罗镇岽斗村、都充村、那练村、岜羊村、琴凡村、渠堪村等21个村公所列入开发范围,用于垦荒种蔗、造林、种果以及采煤、供电、修路、解决人畜饮水等。

在综合开发西南片区的同时,全县各级党委想方设法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着重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扩大灌溉面积,提高复种指数,挖掘潜力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产,增加总产。1990年,扶绥县实施粮食增产综合技术开发星火项目15.56万亩,总产量达到4742.2万公斤,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全县的粮食生产,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12383.3万公斤,比历史最高产量的1982年增产了148.3万公斤。1990年,扶绥县分别被国务院、自治区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单位称号;全县早、晚稻获得南宁地区粮食增产幅度显著一等奖;柳桥镇、渠黎镇、东门镇分别获得南宁地区吨粮田奖和改造中低产田增产显著奖;中东镇、岜盆乡分别获得南宁地区春玉米增产幅度显著奖;渠黎镇荣获南宁地区农户高产攻关奖。

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县委采取一系列促进企业提高效益的措施,引导企业加强自身管理,广泛深入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

为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扶绥县着重在2家糖厂和县水泥厂等3家企业做文章。1989年,为适应全县甘蔗生产发展的需要,扶南糖厂扩建一条4000吨的新生产线,实行一次设计、两期建设,并于1991年1月建成试机。总投资8000多万元、日榨2500吨的扶南糖厂扩建工程成了加强企业管理、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典范。在扶南糖厂筹划扩建的同时,东门糖厂投资153万元进行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压榨能力。两家糖厂并驾齐驱,极大地推动了全县蔗糖产业的发展。从1987年开始到1991年,制糖工业利税占县财政收入的比率分别为37.31%、28.4%、39.44%、54.95%、39.00%。1988年以后,县水泥厂投资73万元,利用旧设备和旧厂房进行技术改造,购进一台容量为1500千瓦的旧汽轮发电机组,建成一个装机容量为1500千瓦的火力发电分厂,解决了本厂生产用电和职工生活用电问题。蔗糖产业、水泥生产日益成为扶绥县的两大经济支柱产业,并影响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山密牌”“木棉花牌”白糖、“吉星牌”水泥、“明山牌”双飞粉、柠檬酸等产品在区内外有一定的影响,有些产品还远销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各国。经过几年时间的经济承包责任制改革后,东罗矿务局得到了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矿务局跨入了国家大型企业行列,辖有6个煤矿、1个水泥厂、1个机修厂等21个单位,职工近7000人,经营范围包括煤炭、水泥、建材设备及矿山机械制造宝石工艺、电子元件、建筑安装、印刷、石灰生产等。

在充分发挥国有大中型企业骨干作用的同时,扶绥县重点扶持和发展利用本地资源生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必需品的企业,发展一批饲料加工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城乡人民生活需要的服务项目,同时限制耗能高、效益低、原料缺的企业发展。1989年前后,在严重缺电、少油、银根紧缩的情况下,全县乡镇企业取得了明显效益,1991年乡镇企业总收入9062.90万元,比上年增长25.60%,中东砖厂、渠黎锰钢厂、扶南光明铸钢厂、新宁试验站等一批企业逐步发展成为全县乡镇企业的骨干。1991年5月,南宁地委、南宁地区行署对1990年度发展集体经济的先进单位进行表彰,扶绥县获二等奖,扶南乡获乡镇级一等奖,东门镇、岜盆乡、龙头乡获乡镇级二等奖,渠黎镇、中东镇、东罗镇获乡镇级三等奖。1992年2月,扶绥县被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1991年度发展乡镇企业先进单位称号。

扶绥县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加强治理整顿经济环境秩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91年,粮食总产量25246.98万斤(1989年为2.24亿万斤),农业总产值31756.7万元(1989年为1.0525亿元),工业总产值27233万元(1989年为1.25亿元),财政收入6148.5万元(1989年为3424.2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106万元(1989年为8362.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0.06元(1989年为454元);市场销售回升,物价保持平稳,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6849万元(1989年主要副食品和日用工业品销售总额为1.285亿元)。全县23999户贫困户,123194名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占原总贫困户、贫困人口88%,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一系列的治理整顿与发展建设,稳定了局势,促进了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为全县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实施“一城四基地”建设,构建郊县型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