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园林申报:群策群力的成功之道

园林申报:群策群力的成功之道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场园林“申遗”的战斗及时打响。回到苏州后,市园林局立即组织人员着手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的前期准备工作。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1994年10月,市园林局派员携带苏州园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请示文件和有关资料,踏上第一次进京汇报的路程。

园林申报:群策群力的成功之道

当“保护古城、建设新区”的方针确定后,跳出古城看古城,目光更容易聚焦在最能代表苏州古城特色的地方——苏州园林

如果说苏州古城是静卧在江南大地上的一顶皇冠,那么,苏州园林则是镶嵌在这顶皇冠上的闪闪发亮的明珠,缺少了这些明珠,苏州古城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光泽。所以,保护古城,园林应被优先考虑。

苏州的园林不仅秀甲天下,而且源远流长,从夏家湖到环翠山庄,绵延近三千年;从馆娃宫到虎丘、西园寺、拙政园留园,横跨皇家、寺院、私家园林三界;从苏州城区到各个县市,遍布城市与乡村。

苏州园林虽然横跨三界,但是,就其总体形态而言,其主流是私家园林。皇家园林虽然出现最早,但多已不存,现在仅有一些苑囿别馆遗迹尚存;寺观园林尚有不少对外开放,像著名的寒山寺、西园寺、虎丘等;私家园林自汉朝开始出现,到明清登峰造极,清末开始走向衰落,走完了一个完整的发展历程。

其实,虽然苏州园林遐迩闻名,但是在唐宋以前并不占优势。南宋以来,园林之盛,首推四州,即湖州杭州、苏州、扬州,尤其以湖州和杭州为最。然而,到了明清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江南园林志》的作者童寯在考察了几处著名的园林城市后认为:“吴兴(即湖州)昔时园林虽盛,今则不彰。”“杭州私园别业,自清以来,数至七十,然现存者多咸同以后所构。近且杂以西式,又半为商贾所栖,多未能免俗,而无一巨制。”“苏杭并以风景名世,唯杭之园林,固远逊于苏矣。”扬州园林,李斗的《扬州画舫录》曾记录其盛况,然而至道光中叶,扬州园林即已衰落。因此,童寯在其1937年完成的《江南园林志》中首次提出“苏州园林甲天下”。陈从周先生在1962年4月《人民画报》上撰文提出“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后,这一提法就成了人们称道苏州园林的经典语句。

苏州园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数量众多。据史料记载,苏州园林全盛时期,苏州城区和各县市范围内的园林多达一千多处,可谓是星罗棋布、不可胜数。然而,到了改革开放之后,苏州的园林已所存不多。据1959年的普查资料显示,苏州市区共有保存完整的古典园林38处、庭院47处,但是到了1981年,艺圃、惠荫园、半园、畅园、曲园、慕园、五峰园等园林庭院已被企事业单位所占用,或被当作民房居住“七十二家房客”,损毁非常严重,有的甚至荡然无存,能作为旅游景点开放的仅有16处,而且在这开放的16处园林中,原来与园林连成一片的住宅部分也被大量占用,被侵占的土地达到15万平方米,抢救园林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其实,对园林的保护和修复,苏州政府和人民一直都在努力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1953年,时任文教局局长的谢孝思,受命主持园林整修委员会的工作,先后对拙政园、留园、狮子林、虎丘、沧浪亭、怡园、双塔以及万寿宫、寒山寺、玄妙观等古典园林和寺庙宫观进行了修复。尤其是对留园的修复,倾注了谢老满腔的热情和无数的心血。当时的留园,断墙残壁,荒芜不堪,谢老带领园林整修委员会的工作人员,与工人们同吃同住,仅用了半年时间、花费5.3万元,就将留园修复一新,使该园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第一批开放的园林、第一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为其他园林的修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981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对全市1000多处文物古迹、园林名胜和古建筑进行了一次全面普查,并将69处园林和252处古建筑纳入保护范围,明确规定产权单位和使用单位“不得任意改建、翻建和拆除”。此后,市委、市政府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对部分园林进行了抢救和修复。虎丘景区1982年建成开放万景山庄盆景园,长期封闭的拥翠山庄、虎丘塔院先后恢复对游客开放;拙政园清末李宅部分于1989年修复后作为苏州园林博物馆对游览拙政园的游客免费开放;网师园于1990年在全市首家开办“古典夜游园”,向中外游客展示了月色朦胧中苏州古典园林和评弹昆曲的独特魅力。1986年起,苏州市园林部门在开放的园林中集中提升陈设布置,恢复、新悬匾额、对联、宫灯、碑框、挂屏和陈设家具、大件600多件,使苏州园林的内涵和魅力大大提升。

然而,这些小打小闹的修复,还不足以让园林的风采得到充分展现,只有从总体上、根本上对园林加以修葺和保护,才能让苏州园林大放异彩。但这需要契机,而机遇也很快到来。

1994年4月,中国古都学会在西安召开年会。就在这次会议上,参加会议的苏州代表获悉了国内一些地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信息。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这对苏州园林保护来讲,也许是一次重大机遇。一场园林“申遗”的战斗及时打响。1998年《苏州史志资料选辑》刊登周苏宁先生《苏州古典园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纪实》,笔者据此文将苏州园林申遗的主要过程介绍给读者,让各位了解“申遗”的艰难和不易。

回到苏州后,市园林局立即组织人员着手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的前期准备工作。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1994年10月,市园林局派员携带苏州园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请示文件和有关资料,踏上第一次进京汇报的路程。然而,当他们拜访了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之后,才发现情况比他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极为严格,申报项目必须首先列入国家预备名单,然后才能正式报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审批,而且每两年每个国家只能审批3到5个项目。但是,到1994年年底,中国已经列入预备名单的项目多达27处,苏州古典园林就算以最快的速度争取到排名,也在三十名以后了,再按照正常申报程序运转下来,苏州园林起码要等到2010年以后才能进入世界文化遗产行列。苏州等不起,因为,如果不借助申报的契机对园林进行大力修复和保护,还不知道十几年以后这些园林会变成什么样子。

然而,面对这些复杂的程序,苏州除了等待别无他路。正当申报工作陷入停顿之际,1994年10月下旬,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带队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考察团”到苏州考察,在汇报会上,市园林局、市文管会的负责人分别汇报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向,希望能够得到全国政协领导和各位专家的支持。听取汇报后,时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的张柏表示:“苏州在保护名城中把古典园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抓起来,一定要争取在世界上有我们的位置。”钱伟长副主席也对苏州在古典园林保护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在全国政协的重视和有关方面的支持下,苏州园林申报工作出现了新的转机。为了促使申报工作进入实质性的运作轨道,1995年3月初,苏州市园林局和文管会派员第二次赴京,再次向中国古建专家罗哲文、国家文物局表达了苏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迫切愿望,并且终于得到了实质性的答复:尽快召开一次全国专家会议,讨论苏州的申报问题。

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引起了苏州领导层的高度重视。3月31日,市政协九届五次会议听取了申报工作进展情况,市政协随后向市政府递交了“加强申报工作力度,使苏州园林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提案。6月初,经市政府同意,园林局和文管会向国家文物局、建设部正式申请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在苏州正式申报的同一时间,中国当代古建学人第一届“兰亭叙谈”在苏州召开,全国著名古建和文物专家汇聚苏州,单士元、罗哲文、郑孝燮等老专家纷纷表示支持苏州古典园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答应尽快召开全国专家会议,罗哲文还促成国家文物局抓紧安排会议日程日期。又一次机遇被苏州抓住了!

6月15日,国家文物局、建设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全委会在北京召开“审议推荐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项目”专家会议,一致同意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中国向联合国申报的预备名单,并确定以四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为典型例证,即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时任苏州市政协副主席的黄铭杰率领园林局、规划局、文管会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这是苏州申报人员第三次进京。这次会议成为苏州申报工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苏州古典园林正式被纳入国家申报工作序列。(www.xing528.com)

然而,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申报之路仍然十分漫长。

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预备名单,但是排名却在三十位之后,如果按部就班进行申报,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正式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眼看上报联合国的日期日益临近,苏州的领导心急如焚,通过反复沟通和多方面做工作,国家有关部门正式表态:“谁成熟,就先报谁。”

这对苏州来讲又是一个重大利好。于是,园林局、文管会经过三个月的充分准备,于1995年10月13日第四次进京,向国家三个部门汇报了苏州申报工作的进展情况,得到三个部门的充分肯定,三个部门一致同意将苏州古典园林提前上报。11月13日,国家文物局下发文件:“同意今年将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等四处园林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例证正式上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苏州的申报工作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

然而,申报只是一个方面,更为艰巨的是内外环境的整治,这才是能否申报成功的关键。按照《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规定,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必须保证其历史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然而,当时的苏州园林不仅内部破败不堪,而且外部被蚕食殆尽,周围都是民居、商店、工厂,仅四个申报的园林周围需要拆除的建筑就多达上万平方米,况且整改的时间只有半年,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自我加压、负重前进,正是苏州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最大秘诀。面对繁杂的申报工作、繁重的整改任务,苏州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了古典园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市长章新胜任组长,副市长沈长全、顾朝曦任副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毕兆昌、市政协副主席黄铭杰为顾问,11个部局和3个古城区政府各派一名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的申报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立即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从编撰申报文本、营造申报氛围、整治内外环境等多个方面同时入手,一场轰轰烈烈的“申遗”攻坚战全面打响。

申报工作,撰写文本是基础。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要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不仅要有中英文两个版本,而且还要包括文字、图表、图片、录像片、幻灯片等配套资料,任务十分繁重。苏州市组织了包括文稿撰写人员、专家学者、政协委员在内的强大班子,两次进京,十易其稿,于1996年6月中旬,按时完成了包括6万多字、80幅照片、25张幻灯片、40幅图表以及1套录像片、一套电脑软件的申报材料,6月28日,申报文本经国家有关部门会签后送达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编号为C813。

申报工作,环境整治是关键。在撰写申报文本的同时,市委、市政府迅速制定了环境整治方案,按照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两个区域,对不符合规划高度、体量、色彩等标准的建筑物、店面以及其他构筑物,限期拆除、搬迁改造。方案虽然很好,但是实施起来十分困难,几乎所有被整改的对象都是一样的对策:态度很好、行动缓慢。大家都在观望,谁也不愿意主动配合。得知这一情况后,中国联合国教科文全委会的马燕生处长,特地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冯·德罗斯特到苏州做非正式考察。虽然是非正式考察,但是冯·德罗斯特的身份在那放着,他的态度对苏州的申报工作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苏州不可能不重视。这对苏州的方方面面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所以,冯·德罗斯特到苏州考察后,苏州的整改立刻进入了快车道。

当然,整个工作能够得到快速推进,与强大的舆论氛围和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也是分不开的。1995年12月、1996年12月,市政协两次组织大规模的专题视察活动;1996年2月,市政协九届四次全会专题讨论了申报工作,并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建议书。申报领导小组成立后,迅速召开新闻发布会,除了在各级媒体上大力宣传外,还在《苏州日报》上开辟了《文化遗产谈丛》,在《姑苏晚报》上开辟了《我看古典园林保护十日谈》专栏,共发表文章300多篇。1996年、1997年,分别三次委托国家邮电部发行了“苏州古典园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有奖明信片”。“申遗”办还广泛开展公众教育,通过编辑《遗产》宣传手册、召开座谈会、到大中小学进行授课等,大造舆论,营造氛围,从而形成了全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

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1997年1月26日,园林局第九次派员进京,请示接待联合国专家考评的有关事宜。3月16日、17日,由国家文物局、建设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全委会组织的专家考察验收团对苏州的申报工作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正式验收。4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派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巴基斯坦博物馆局副局长哈利博士来苏,正式考察苏州古典园林。经过严谨细致的考察,哈利姆对苏州古典园林的价值和保护水平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苏州古典园林是世界最美的人间天堂,其保护管理水平也是一流的”,并表示将如实把考察情况报告给遗产委员会,为苏州古典园林在随后召开的联合国遗产委员会主席团会议上被批准推荐大会讨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苏州古典园林的申报问题再起风波,出现了新的问题。在主席团会议上,在同意苏州古典园林成为推荐名单的同时,主席团建议中国政府考虑申报苏州古城。随后,冯·德罗斯特给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写来一封信,信中说,“遗产中心要求秘书组通告中国政府该中心的建议:将整个苏州历史古城列入保护范围,因为苏州的文化价值远不止于这四个园林。同时,遗产中心对在古城内建造环路的设想表示担忧,因为这将对这座古城的历史风貌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接着,亚太地区主任明佳杨女士又给章新胜市长来信说:“苏州是如此特殊的一个城市,如果只有几个园林列入遗产名单,那真是极大的遗憾,正像我去年在苏州与您商谈时所说的苏州的河网,数百个园林,以及绿树掩映的街道给予了苏州独特的韵味。我相信您将竭其所能,保护古城不被汽车的狂啸所淹没。”

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如果改报整个苏州古城,不仅将使园林申报搁浅,而且古城申报也将旷日持久,最终造成申报前功尽弃。同时,国内在这个问题上分歧也很大,而且申报古城的呼声占据了上风。面对这样的局面,市领导经过慎重研究,决定一方面坚持原方案,另一方面做好古城保护材料的补充和整理,做到有备无患,同时,通过外交途径直接由市政府向冯·德罗斯特和明佳杨等关键人士做解释工作。

1997年12月1日到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第21届常务会议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召开,审议全世界48个自然和文化遗产项目(中国一共申报了3个项目,分别是苏州古典园林、云南丽江古城、山西平遥古城)。大会所发材料果然对苏州古典园林申报项目提出了质疑,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认为苏州文化遗产的魅力不止园林,而在全城,应申报古城;二是认为苏州将进行的内环路建设破坏了古城、园林环境风貌。如果到会的21个理事国中有半数认同这两个质疑,苏州古典园林便会被排除在《世界遗产名录》之外,中国的代表十分焦急。但是,由于中国不是这届大会的理事国,在会上没有发言权,形势对苏州非常不利。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苏州的列席代表和国家有关部门的代表一道,进行了会外紧张而艰苦的解说和争取工作,向各位理事说明,鉴于历史原因,申报苏州古城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并不成熟,而苏州古典园林符合遗产公约中规定的六条标准中的五条(只要符合一条就可以申报,保护得好就可申报成功);至于修建环路的问题,并没有经过古城区,不会对古城和古典园林带来影响和损害。同时,还向理事国严肃指出,申报园林还是申报古城,是中国的主权问题,会议应围绕中国政府提交的项目进行讨论,而不是纠缠与项目无关的问题。通过大量细致艰苦的工作,争取到了一些关键人物的支持,讨论中间,虽然仍有质疑之声,但并没有影响到最终的结果。当地时间12月3日19点08分,21个理事国通过表决,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案例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意味着我们的祖先创造的精美园林得到了全人类的认可,同时,也对苏州古典园林和苏州古城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退思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使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苏州古典园林扩大到9处,为21世纪苏州园林内涵的不断提升和影响力的持续扩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吴门桥河 蔡叙荣

新市桥河 蔡叙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