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元兵摧残与士诚增修:回望姑苏古城的前世今生

元兵摧残与士诚增修:回望姑苏古城的前世今生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军主力转攻尹玉,尹玉身率五百壮士进行殊死搏斗,但终因寡不敌众,尹玉被俘,受尽虐待而死,其手下士兵仅四人回到苏州。从1356年占据苏州,到1367年被俘身亡,张士诚盘踞苏州12年。前者是指元朝的统帅,后者则是指张士诚,可见苏州人民对张士诚的感激之情。对有能力、有品行的元朝中央官吏,只要本人愿意,张士诚也照样重用。

元兵摧残与士诚增修:回望姑苏古城的前世今生

就在赵汝历增筑城垛十年后的1264年,宋理宗驾崩,宋度宗赵禥即位。宋度宗把军政大权交给奸相贾似道,贾似道并没有把心思放在国事上,而是整天和妻妾吃喝玩乐,尤其喜欢斗蟋蟀。不过,宋度宗还算幸运,此时的南宋军队在名将孟琪的指挥下,多次击败南下的蒙古军队,更加幸运的是,在宋度宗即位的6年前,蒙古大汗蒙哥在征战的时候被宋军的弓箭射伤,死在了军中,他的弟弟忽必烈本来也在和宋军作战,但得到蒙哥去世的消息后,便率领部队返回蒙古夺取大汗之位,于1271年建立大元帝国,三年后宋度宗去世。

度宗死后,年仅4岁的恭帝即位,但此时的南宋防线在元军的攻击下已经全面崩溃,执政系统也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南宋很快宣告灭亡。

在攻取南宋都城临安的过程中,苏州作为南宋的前沿阵地是元军首先攻取的目标,也成为宋元之间的主战场。因为形势紧迫,1275年8月,南宋朝廷任命文天祥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江西安抚大使,知平江府,负责江南军事。到了10月份,元军分兵南下,进攻常州,坐镇苏州的文天祥派将领尹玉、麻士龙、朱华等率领三千名赣军前去救援。此时,主张议和的宰相陈宜中也派张全率军前来救援,但是,其真正目的是牵制救援常州的各路大军,以讨好元军。10月26日,麻士龙在常州、无锡交界的虞桥设下埋伏,等元军到来的时候,麻士龙伏兵齐出,杀死元兵多名,无奈元军人多势众,麻士龙力战而死,但张全不仅见死不救,反而退到朱华所防守的五牧。朱华要求挖掘沟堑,设立鹿角,加强防御,但是张全不准。27日,元军全力攻打五牧,朱华军奋起抵御,自朝至午,战况异常惨烈。到了下午,元军从山北杀出,部署在这里的尹玉率军拼杀,杀死元兵千余人,而张全却隔岸观火,坐山观虎斗。朱华军不敌人数众多的元军,败退运河,争渡过河,但是张全不仅不救,还下令斩杀攀爬到自己船舷的赣军士兵,撤离而去。元军主力转攻尹玉,尹玉身率五百壮士进行殊死搏斗,但终因寡不敌众,尹玉被俘,受尽虐待而死,其手下士兵仅四人回到苏州。

正当苏州危在旦夕的时候,另一路元军攻占安吉,独松关告急,丞相留梦言、陈宜中急调文天祥回防杭州。文天祥委托通判王矩之、都统王邦杰固守苏州,然后急匆匆奔赴杭州。就在文天祥离开苏州没几天,元军攻占无锡后进兵望亭,王矩之、王邦杰到寒山寺迎降,至此,苏州沦陷。

元军在进入苏州前曾贴出告示:“本兵入城时不杀一人,不掠一物。”但是,等元军进入苏州后,立即改换了嘴脸,杀人以万计,稍有反抗,即遭杀戮,甚至毫无人性地把小孩子绑在高竿之上,用于射箭赌酒。不仅如此,还严禁市民自杀,“居民有抗心自尽者,杀一家;有一家同尽者,屠一巷”。元军之所以不让人民自杀,主要是要保持人口数量,以便日后奴役。这次元军南下,造成苏州城内十多万士民被杀。这些士民被杀后,尸体长期无人掩埋,事后人们搜集遗骨十多万,埋葬在桃花坞西北周书桥,题墓碑曰“万忠”。

元军铁骑善于狂野拼杀,惧怕高城深池,因此,平定江南之后,“凡城池悉命夷堙”。苏州城墙也没有幸免,同样被夷为平地,虽然名义上保留了五个城门,但是没有任何防御功能。

元朝实行的是残酷统治,把人分成四等:最高贵的是蒙古人;其次是色目人,也就是最早被他们征服的西域人;第三等是汉人;最下层是南人,也就是南方的汉族人。蒙古人高高在上,对以下三等人实行残酷剥削。尤其是南方人,不仅被无情压迫,还要受尽各种凌辱。据史料载,当时元朝实行社甲制度,五十户为一社,设社长;二十户为一甲,设甲长,由蒙古人充任甲长。甲长拥有二十户的所有权,“衣服饮食惟所欲,童男少女惟所命”。这种野蛮统治,很快就遭到各地汉人的强烈反抗,各地人民纷纷举起义帜,到了元末,大小起义已经遍布全国。

为了防御起义军,元顺帝下诏修复拆毁的城墙。至顺四年(1333),平江路廉访使李帖木儿、达鲁花赤六十、太守高履急征民夫十多万人在原有基础上修复了城墙。城墙周长22.5公里,辟葑、娄、阊、齐、盘、胥六门。然而,尽管重修了城墙,而且“备极深广”,却无法收拢涣散的人心,也无法抵御起义军的进攻步伐。

在元末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中,盐贩子出身的张士诚很快崛起,从1353年举起义帜,到1356年占领苏州,张士诚仅仅用了3年多时间就完成了从一个盐贩子到一方霸主的华丽转身。由此可见,当时不可一世、纵横亚欧的蒙古铁骑,到了元末已经羸弱到什么程度!(www.xing528.com)

从1356年占据苏州,到1367年被俘身亡,张士诚盘踞苏州12年。在这12年时间,张士诚做了不少被后人称道的好事。

经济上看,出身底层的张士诚,深知农民之苦,所以他奖励农桑,减轻赋税,并派遣军队和农民一起垦荒,将江南一带的农民从元朝统治者沉重的赋税中解脱出来;兴修水利,开河疏港,解决了自南宋末年以来江南一直存在的水患问题,不仅繁荣了农桑经济,而且也促进了手工业、纺织业和漕运业的发展;注重海外贸易,在太仓港设立“镇海万户”,管理海外运输和贸易。正因为张士诚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经济政策,推动江南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造就了不少像沈万三这样的一方巨富。苏州有句民谣:“生不谢宝庆杨,死不怨泰州张。”前者是指元朝的统帅,后者则是指张士诚,可见苏州人民对张士诚的感激之情。也正因为如此,在朱元璋进攻苏州的时候,苏州人民和张士诚同仇敌忾、誓与同死,演绎了一幕可歌可泣的人间悲剧。此是后话。

文化上看,张士诚发展教育,礼贤下士,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张士诚开设了弘文馆,发布了《州县学校令》,到弘文馆读书的人,饮食和津贴都由朝廷出。他和顾瑛、高启、王彝等当时的文士都是好朋友,有些元朝的地方官如饶介等都乐为其用,并被其委以要职。对有能力、有品行的元朝中央官吏,只要本人愿意,张士诚也照样重用。至正年间,元朝廷派参知政事周伯琦到苏州招安张士诚,张士诚知道周伯琦很有才能,就竭力挽留,并拜为资政大夫、江南诸路御史台御史。张士诚的部下卞元亨向他举荐了自己的老朋友施耐庵,当时施耐庵住在苏州阊门外的施家桥,张士诚亲自登门拜访,邀请他出来做官,只是当时正是《水浒传》创作的关键时候,施耐庵不愿意就此搁笔,没有答应张士诚的邀请,张士诚也并没有勉强,施耐庵这才完成了不朽名著。1362年,张士诚让丞相张士信拨出专款,补刻西湖书院残缺的经史书版,还让陈基组织一帮人预修《元史》。

在治国理念上看,张士诚弘扬儒家文化,倡导忠孝节义,重视礼义廉耻。倡导“忠”,不是忠于朝廷,而是忠于起义军的领袖。郑国公潘德懋的儿子潘元绍是张士诚的女婿,主要负责防守杭州城。郑国太夫人也就是潘德懋的妻子戴妙宁谆谆教导潘元绍说:“若等由布衣起畎亩,遭遇非常,克有今日。吾闻之,大丈夫所自许者,忠与义耳,尔第尽力事上,毋旷乃职贻吾忧。”倡导“孝”,张士诚本就是一个孝子。从张士诚的母亲曹太夫人墓的发掘资料可以看出,张士诚不仅在其母亲生前极尽孝道,而且在母亲死后,还遵照母亲的遗命,把父亲的遗骸从泰州丁溪九龙口迁到苏州,与母亲合葬,并且高规格下葬。倡导“义”,乃是所有起义军的第一信条,陈胜、吴广如此,晁盖宋江同样如此,由义而起,为义而聚,因义而死。正是因为张士诚倡导忠孝节义、重视礼义廉耻,才形成了团结战斗而且纪律良好的军队,才能在与元军和其他军队的战斗中胜出,也才能在朱元璋的强大攻势下固守苏州达九个月之久。

在采取以上政策的同时,张士诚对苏州城进行了大规模修筑。张士诚在加固城墙的基础上,在各个城门外加筑瓮城。所谓瓮城,就是在城门外或者城门内侧建造的半圆形或者方形的保护城门的小城,它和主城连在一起而形成类似于“瓮”的样子。修建瓮城不仅可以防止主城门遭到直接攻击,当瓮城被攻破时,主城门还可以作为第二道防线;而且当瓮城被攻破时,防守的一方还可以关闭城门,在城墙和城楼上用弓箭、石块、滚木、枪炮甚至火把、沸水等打击进入瓮城的敌方士兵,以达到“瓮中捉鳖”的效果。张士诚在加固城墙、修建瓮城时,对工程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城基均以方整的青石条块砌筑,墙体以城砖三横一丁方式叠砌,砖与砖之间以糯米、石灰浇浆黏接,其坚固程度堪比今天的水泥。在城墙的两壁之内,填以夯实的渣土。在城墙顶部还筑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建造存放箭镞、刀枪、剑戟的武器仓库等。张士诚不仅在陆城门上做足了文章,而且还在水城门外加以修筑,有的在主城与瓮城之间还设有暗道。此外,张士诚还在城外的虎丘等地建造小城,与苏州城形成掎角之势,把苏州城修建得固若金汤,当时的苏州城号称“天下第一坚城”。

然而,如此坚固的城池,仍然没有抵御住明军的进攻。在与朱元璋的较量中,张士诚失败,苏州城也再次被摧毁。

饮马桥河 高榴松李幼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