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实践研究成果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实践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行“创新课程”研究,转变理论基础。创新课程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由心理学扩展为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政治学和生态学等更具包容性的学科领域。同时,创新课程也是一种创新性理念,指在一种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除了独立的综合实践课程之外,原有的所有课程科目在具体实践中都要设置一些必要的干扰性因素,并通过课程内容的复杂性、模糊性来增加课程的难度,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实践研究成果

(一)课程体系创新

优化和调整学科专业课程结构,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分类别培养,同时进行主辅修、双学位、定向培养、中外合作办学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满足不同基础学生学习的需求和发展需要的同时也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课程结构上,打破传统的单一课程结构类型,即分科课程、国家(或地方)课程、必修课程,统一天下的局面,重新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综合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都要各自占有一定的比例,以“本科规格+实践技能”为特征,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坚持四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人文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构建一种合理的、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最终培养学生具备两个方面的素质——文化素质与创新素质,提高四个方面的技能——基本技能、通用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

在高校基础课程教育上,构建综合基础教育体系,所有学科专业都进行国防教育、人文教育、自然科学基础、德育实践等基础知识培训。要构建综合实践体系,搭建公共实践平台,包括专业实验、实习、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德育实践,科技文化实践、创新实践等。还要构建学生实践能力考核体系,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考核。进行“创新课程”研究,转变理论基础。创新课程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由心理学扩展为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政治学生态学等更具包容性的学科领域。创新不仅包括首次创造,也包括对他人所创造出来的成果的重新认识、重新组合和设计应用。创新课程并不是以学科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一整套如何创新的知识、方法和策略,也不是以学生获取学科知识为中心,而是以综合实践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进行研究性学习、设计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实践性学习、反思性学习和生活性学习的学习机会,让学生从自己的现实社会生活中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并通过对开放性、社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问题的探究,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开放性思维、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创新课程也是一种创新性理念,指在一种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除了独立的综合实践课程之外,原有的所有课程科目在具体实践中都要设置一些必要的干扰性因素,并通过课程内容的复杂性、模糊性来增加课程的难度,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创新

遵循“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质量”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原则,重新规划和设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变过去只在专业学科范围内设置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基础课的“三级”课程编排方式,构建专业必修、专业选修、学科必修、公共必修、公共选修五大课程体系,对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按照学科专业普遍大类平行设计学科专业类课程、新公共基础课程、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和实践性教学课程等较大教学课程内容体系,增加选修课,减少必修课,对公共课进行分级分类教学。

厚基础就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各个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能扎实地运用到实践中去,确保学生的知识基础,强化学生基础知识体系,打造精品课程。进一步加强学生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实践,进行优秀主干课程建设基地品牌课程建设,重点建设基础较好、适应面广的学科专业基础课、主干课和专业课,使之达到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标准。(www.xing528.com)

宽口径就是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把专业设置从对口性向适应性改变,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优化课程整体结构,拓宽专业课程交叉培养,提高知识质量,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增加弹性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计划。在“公共必修”课程之上可以设置“学科必修”课程,按照分类搭建课程平台,注重文理交叉,在课程体系中设置跨专业课程,强化专业渗透,为学生的宽口径发展搭建学科基础平台,优化学生知识结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发展趋向自由选择,进一步拓宽专业口径,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

强能力、重质量就是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出发,以分析、模拟、影视教学等基本形式展开实践教学,加强课堂内外的实践教学环节,并通过组织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专业实习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务实能力、操作能力,注重学生的人格塑造,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注重培养学生“从一般到个别”的解决能力,着重训练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调查分析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可行性分析的良好思维习惯,使培养出的学生具备强能力、高质量。

(三)注重实践教学

开展实践教学,要求学校通过开拓各种有效途径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建立一批相对稳固的课内外学生实习和实践基地,并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调研、实习等活动,逐步培养大学生的敬业精神,培养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有计划、有目的地推动大学生自觉自愿地加强职业道德素养。逐步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积极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致力于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发掘和培养。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个层面的内容。在一个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进程中,这种全新的创新素质正逐渐成为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