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探索中的关联性创新原则

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探索中的关联性创新原则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这只是教学方法创新关联性的一个方面,即方法与手段的关联。因此,关联性创新原则要求教学方法不能在技术面前无所作为,也不能搞“唯技术论”,还必须回归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本位开展创新。无论这个团队是否形成建制,或者规模大小、关联强弱不一,但通过这个团队,可以从“方法适应内容”角度准确界定教师教学方法使用及创新状况。

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探索中的关联性创新原则

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的实现途径随着技术进步发生着快速而深刻的变化,多途径实现教学目的成为现代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创新的革命性特征。与传统的讲授法、灌输法相比,现代技术带来的教学方法创新突出了技术性优势,从“粉笔加黑板”幻灯、多媒体、进化到网络课堂,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为交互式教学提供了时空与技术保障,师生教学灵感也能及时得到捕捉和储存等。但这只是教学方法创新关联性的一个方面,即方法与手段的关联。级联递增式的关联性一定程度上否定教学方法的技术元素,完全依赖现代教学技术推进教学方法创新也不妥当,因为人类的教学活动从产生到现在,从来就不是技术的奴隶。尽管现代网络课堂或课程在逐步兴起,这可能从感觉上给世界各地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掀起一次话题讨论,但通过网络传播“最优”教学方法的可能为期尚远,更多是学校的一种魅力与形象的展示。因此,关联性创新原则要求教学方法不能在技术面前无所作为,也不能搞“唯技术论”,还必须回归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本位开展创新。人是社会生活中最活跃的因素,离开先进技术设备条件依然可以开展教学方法创新活动。

对教学方法及其创新性的评价,主体必须是多元的,任何单方面的结论都不足信,尤其是从教学管理角度开展的教学方法及其创新性评价更是有违教学方法的本质要求。高等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属于学术文化范畴,对于教学方法的评价不属于高等教育的行政管理而是学术管理。学术性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重多元的,只有这样才能靠近教学方法及教学方法创新性的本质。否则,就是对教学方法的机械性误导,极大地扼杀教学方法运用的灵活性和教学方法创新的积极性。(www.xing528.com)

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主体是教学活动直接参与者的教师和学生这个二元主体。而且学生这一方面的情况还是动态变化的,即某位教师的某一门课程的教学对于某一年级的学生一般只有唯一的一次,待教师重复进行教学时,学生已经全然改变。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为什么滞后,关键就在于学生对某门课程的学习及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感受”是唯一不可重复的,即使有一些中肯的建议,但检验这些建议是否被采用的,则是下一届学生。所以,对教师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主体中学生的界定,必须是持续几个年级的学生。或者,对于通用性强的公共课程、专业平台课程等,要把学生全部纳入评价主体的范围,但这对大量专业性课程不适用。教学方法创新评价主体的另一方面,应该是教学团队成员。无论这个团队是否形成建制,或者规模大小、关联强弱不一,但通过这个团队,可以从“方法适应内容”角度准确界定教师教学方法使用及创新状况。至于很多高等教育已经组建并运行的“教学视导”机构的人员,是教学方法创新的评价主体之一,但由于学科专业的巨大差异,他们只能从通用性方法,即符合教学一般规律性的方法入手加以评价,不能代替教学团队的评价。教学管理部门参与教学方法创新评价是间接的,只能从程序设计、持续推进、结果反馈和分析等方面着手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