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行为是指大学生所开展的一切和获取知识、技能等目的相关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从本质来说,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对于社会和自然的一个认识过程,是从无知到有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从对社会和自然的盲目性认识到自觉性认识的过程。
1.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基本类型
(1)按学习方式划分
①教师引导型;②独立研究型;③集体研讨型。
(2)按学习动机划分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并朝一个方向前进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相互影响,人的学习需要一定的学习动机来维持。学习动机也需要通过具体的学习行为实现。按学习动机可将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自我实现型;②知恩图报型;③谋求职业型;④应对考试型。
(3)按学习结果划分
按学习的结果把学习活动分为五类。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也可以从这一维度进行划分:①言语信息的学习;②智慧技能的学习;③认知策略的学习;④态度的学习;⑤运动技能的学习。
2.大学生学习行为的特点
与一般的学习行为相比,大学生学习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1)专业性与广泛性并存
由于大学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上具有明确的专业划分,大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般都围绕某一类专门性学科、依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展开,其学习行为带有鲜明的专业性特征。另外,在大学课程体系中还包含外语、计算机等共同基础知识,伴随大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逐渐从课内向课外拓展,从现实向网络拓展,大学生除专业学习,还经常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广泛涉猎、自主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因此又呈现广泛性特征。(www.xing528.com)
(2)自主性与依赖性并存
当前在高等教育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鲜明的自主性特征。他们可以在完成规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自由选课,有较多的业余时间对学习目标和内容进行规划设计,有目的地开展学习活动。但是,大学生由于受到自身素质、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一定程度上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其学习行为还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3)阶段性与整体性并存
从现实来看,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的不同阶段,其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也往往各不相同。在大学生学习行为呈现阶段性特征的同时,从整体上看,大学生的择业成才的学习目标相对确定、所学专业的学习内容相对稳定,学习行为始终围绕自身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这一核心开展,也呈现出整体性特征。
(二)大学生学习行为的管理与引导
1.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深层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与学习目标是紧密联系的,任何学习动机都是出于学习目标的需要。对于大学生的学习行为管理引导,首要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目标、强化学习行为的目标意识,进而形成科学的学习动机。具体来说,第一,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个人需要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能够将个人需要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树立科学的学习成长目标。具体工作中要通过外在正面激励强化、职业发展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只有树立起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在大学期间获得充分的发展。第二,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深层次学习动机。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的背景下,学生学习动机实用化、功利化是有其合理性的,但是学习行为的过分功利化,会逐渐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愿望和兴趣,甚至阻碍学生的发展成才。开展学习行为管理,要从每个学生个体的自身特质和兴趣爱好出发,通过唤醒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学业发展、树立积极的学习期望,从而挖掘学生的最大潜力,形成长期的学习动力。
2.强化自主学习管理模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大学阶段的学习,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其未来走上社会、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要有针对性地客观分析学生内在素质,进而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阶段性学习规划,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方法指导。也要有可以探索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改变学生在学习上习惯一个人单独学习多,而小组合作学习少的状况,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朋辈集体智慧,促进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此外,还要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不断丰富完善图书馆、网络教学等公共学习资源,积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强化自主学习意识、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3.建立科学长效的学习奖惩机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习奖惩机制是国家和学校人才培养方向的具体体现,对学生学习行为有着直接的导向作用,是确保学生学习行为健康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学校也要切实加强高校学生学习行为的纪律规范,保障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管理秩序,加强校风学风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