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行为管理概述-《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探索》

大学生行为管理概述-《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探索》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大学生行为管理的内涵对大学生行为的管理与引导,一向被看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管理主体上划分,大学生行为管理可分为学校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对于高校来说,通过有效的学生行为管理可以进一步促进良好教育秩序的形成,确保学校各项人才培养工作得以顺畅开展。与此同时,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意识、行为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整个社会群体的行为意识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大学生行为管理概述-《高等职业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创新探索》

(一)大学生行为管理的内涵

对大学生行为的管理与引导,一向被看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学校作为公共教育机构,一个重要的人才培养内容就是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众多学生只有在有秩序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地学习生活。每个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本身就是一种社会行为;第二,大部分学生的自觉理性尚在形成过程中,还不能绝对理智地支配他们的行为。他们的行为往往受到欲望、情绪的驱使,还可能受到外界的诱惑与利益的驱动,从而发生越轨行为,亟须正确加以教育引导;第三,学生的正当行为若不经过反复练习,便不足以促使偶然的行为表现转化为长期的行为习惯,并由此形成稳定的道德品质。

大学生行为管理是探讨和研究大学生行为过程的规律,对大学生行为目的、行为手段和行为结果进行指导、评价、矫正和控制,使之产生正确积极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思想品德这一过程的总和。从管理主体上划分,大学生行为管理可分为学校管理和学生自主管理。从管理内容上划分,主要包括各级相关行为管理规范的制定、教育宣传与执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引导与养成、学生偏差行为的矫正等方面。从大学生行为表现上划分,主要包括学习行为管理、社会实践行为管理、交往行为管理、消费行为管理、网络行为管理等方面,本章主要从以上维度进行探讨。

(二)大学生行为管理的意义

对大学生行为的有效管理有利于促进校园、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有利于青年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与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1.大学生行为管理是新形势下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www.xing528.com)

大学生行为管理作为大学生管理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基本行为具有强有力的约束和指导作用,对实现高校教育管理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新时期大学生行为的管理与引导是将管理与教育紧密结合,着眼于整体教育活动的健康有序进行和良好育人氛围的形成。因此,加强学生行为管理,形成科学、人本的管理秩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将其作为高校整体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实际工作中重点加强、扎实推进。

2.大学生行为管理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自觉的理性意识,是实现学生道德发展的客观需要

大学学习生活阶段是青年学生个体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青年大学生理性意识逐渐成熟的阶段。青年大学生在此阶段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个体道德规范尚未稳固,其行为特征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局限性,行为意识亟待引导规范。具体来说,引导学生逐步实现由“他律”向“自律”转化,需要通过管理、教育等外部规范手段来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意识。大学生行为管理正是通过不断研究学生行为的新特征、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推动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的发展,引导其树立对积极健康行为的正确认知,树立自我管理的理性意识,从而促进其自身的全面发展。

3.大学生行为管理有利于健康和谐秩序的形成,是维护高校、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大学生行为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责在于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教育引导学生遵守学校纪律,促进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形成。对于高校来说,通过有效的学生行为管理可以进一步促进良好教育秩序的形成,确保学校各项人才培养工作得以顺畅开展。对于社会来说,大学生最终要步入社会,他们的行为意识将会影响其今后的工作甚至整个人生阶段。重视行为管理,强化正确的行为意识,可以使其逐渐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更好地服务社会,发挥大学生社会精英的作用。与此同时,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意识、行为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整个社会群体的行为意识会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行为的管理和引导,对于保障高校乃至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