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依据和实践探索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依据和实践探索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的发展变化,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展最为深刻的社会动因,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行政的职能转换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必须及时地对传统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

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依据和实践探索

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政府部门放权和管理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办学质量为出发点,是这一时期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高等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正从适应计划经济转变为适应市场经济;资源配置正从政府主导型的计划配置转变为政府宏观指导下的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教育政策越来越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人才培养规格和模式日益多样化;教育在促进思想道德观念的更新,促进社会进步方面作用越来越大。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当前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内部改革的外在动因。

随着高教改革重心的逐步下移,高等学校本身在改革中的地位和意义已经越来越重要。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也表明,教育的改革必定经历一个从系统的、宏观的层面转向学校层面的过程。这种转向是高等教育本身的使命和功能决定的,因为人的培养毕竟是由学校承担的。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高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内容普遍在扩大,内部管理活动的独立性和重要性也日益显现。

作为规模庞大、职能众多的知识型组织,学校的事务正变得越来越复杂。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又极大地改变了学校管理的职能和模式,高等职业院校的管理职能已经转变为“创新性企业型大学的开拓者”,管理在大学的生存与发展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加强管理,向管理要效率、要质量、要效益是高校生存发展的根本大计。

(一)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因素分析

一定的高等教育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分析社会的宏观背景可以为我们认识、分析高等教育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帮助我们揭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深刻社会动因。研究中国当代高等教育的宏观背景,就应该认真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分析当前国内外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等的发展变化及其对中国当代高等教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1.国家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发展对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客观要求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本质上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国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内容主要表现为:完善党的领导机制,实行党政分开,促进党的领导与行政管理的协调统一;强调行政管理权力要进一步下放到地方政府,加强地方政府在区域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和决策权限,加强宏观指导和监督;解决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消除臃肿的机构设置,精简各级行政机构,增强行政效率。这些方面的改革促进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扩大了社会主义民主,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维护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的发展变化,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展最为深刻的社会动因,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行政的职能转换创造了有利条件。

2.市场经济体制深入发展和不断完善要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应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和发展冲击着学校办学主体的单一化格局及相应的管理模式。经济主体的多元化排斥着高度集中的教育决策行为,要求决策主体在决策权上明确划分。随着包括劳动力市场、资金市场、信息市场等在内的市场体系的健全,市场的多变性、竞争性、开放性及信息网络性的特点,日益要求学校面向社会需求独立自主办学,要求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调控要有合理的依据。

3.高等学校通过近些年的调整、合并,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对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众所周知,管理不是无限的管理,它的作用对象总是有限的,总有一定的范围。管理对象超出这个范围,对管理的效益和效率就会产生影响,造成管理的低效益、低效率,甚至造成管理混乱、无序、无效,以致适得其反。目前,高校的数量、规模庞大,且由于老体制的遗留问题,使得高校管理事务庞杂,而市场经济对高校的影响也越来越大,高校的招生、就业、后勤社会化、人事制度改革、融资渠道变化等,越来越受到市场、社会的影响,政府对此管理起来越来越力不从心,不能灵敏地把握市场对高等学校的新需求,也不能完全满足高校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及时地对传统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

4.办大教育的要求

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生产力水平不高和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集中概括。这一基本国情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根本的制约作用,是我们思考有关发展战略与制定宏观规划的基本出发点。为充分发挥现有高校的有限资源,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建设人才,产生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更好地服务社会,我国需要大力加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充分挖掘管理潜能,发挥管理效益,消除各种体制的束缚性因素,从而让一切创造科研成果、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源泉充分涌流。

(二)高校内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因素分析

1.教育大众化和教育收费制度的需要(www.xing528.com)

由于招生规模扩大,高等职业教育开始向大众化方向发展,学生缴费上学使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性质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为此,高等教育成为日常百姓关注的焦点,人们开始关注教育的效益、效率和公正性,这也对新形势下高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加强管理问题研究,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充分释放管理能量,提高办学效益、效率,不断满足日益社会化的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

2.提高高校管理效率和效益的需要

目前,在我国高校的管理体制中,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不够,对办学效率和效益缺乏一套科学的评价、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在项目建设投入上过于重视项目的审批,缺乏相应的科学、民主的决策体制,轻视项目建设的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从而在许多项目建设上造成了低效益,浪费了资源,加大了成本。这些都要求我国要理顺管理体制,改革与现实状况不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从而提高办学效益,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和知识支撑。

3.高等学校发展的内在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期,这种转型既是适应国内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本身的一种创新;既是高等教育外部关系的一次调整,也是高等教育内部的一个改革。在新形势下,一些传统的体制性因素束缚了高校的深入发展,如办学体制问题、投融资问题、人事管理、分配制度和保障制度等问题。如何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在管理办法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是所有高校都在深思和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高校要发展,要壮大,就必须要大胆突破传统的管理理念和制度,积极学习借鉴和创新性地吸收发达国家高校管理的经验和做法,要对不合时宜的管理制度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一些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机制、新措施,不断推进学校的建设发展。

4.国家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

近几年来,国家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转变事业单位职能,实行事业单位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在选人用人机制、职称评价、分配制度、保障制度等多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在高等学校中也积极推行了相关的改革和试点,形成了较好的改革氛围和条件。高校在新的形势下,必须面对改革的大趋势,深入分析社会的新变化,明确高等教育职能的新内容、新任务、新要求,及时调整自己的管理制度、机制和办法,主动迎接国家事业单位大改革的挑战,共同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5.落实办学自主权和实现高校内部管理科学化的客观需要

实现学校内部管理的科学化,必须以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为根本前提。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最终落实有赖于学院内部管理科学化的实现,高校办学自主权是实现学校内部管理科学化的根本前提。高校办学自主权是指高校独立行使的自主改革和自主发展学校的权力。具体来说,就是高校可以自主地进行教育、科研、办校产和后勤服务的权力。本质上,高校办学自主权问题主要是关于大学与政府部门之间权限的张弛与分配问题。

管理科学化的本质是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理性的配置、组织和利用,使之产生最佳效果;而一个组织所拥有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决定其生产和提供产品的规模、质量,直接影响一个组织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6.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为高校培养、储备高素质教育人才的需要

要建设一流的大学,不仅要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更要有一流的管理。如果仅有一流的师资,而管理落后,必然导致管理的低效能,直接影响并限制教师才能发挥,最终也难以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要建设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师资,必须建设一流的管理,使管理真正为教学科研服务,为教学、科研保驾护航,使教学科研人员真正对学校产生归属感,安心教学、科研,从而为学校的发展奠定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基础。

7.遵循教育规律,还权学术的需要

高校必须按照教育规律来培养人才,按照科研规律来开展科研工作,在社会服务方面也必须遵循教育和知识的价值规律。这就要求从事学术的人必须具有相应的学术权力,在相应的决策活动中具有相应的决策权,管理是为其服务的,而不应该反过来处处是管理部门颐指气使、行政当道。还权于学术,给予学术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发挥教师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将自己的主要精力和黄金时间用在教学科研上,产生更多的教学科研成果,从而服务于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