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激发工作活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发展,顺利通过“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为“十三五”收官和“十四五”开启打下良好基础。
1.改革创新有新进展。持续推动机构改革和人事制度等改革。推进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合署办公,成立学校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简称“党校办”),一套班子人员开展工作。成立国内合作办公室,撤销校区建设办公室,将校区建设办公室并入国内合作办公室。党委人才工作办公室与党委组织部合署办公,将党委人才工作办公室相应职能划归党委组织部,将科级干部管理职能由人力资源处划归党委组织部。完成学校绩效工资改革工作,明确岗酬结合、注重实绩、优劳优酬的绩效工资分配原则,薪酬工资体系进一步完善。全体教职员工2019年收入水平稳步提升。推进岗位聘任与职称评审。学校专职教师/科研人员岗位聘任与考核制度改革平稳落地,完成全校专职教师/科研人员新一聘期的岗位聘任,构建岗位差异化考评方式,根据不同学科和教师类型,科学合理设置教师岗位类别、级别,将分类管理、科学评价落到实处。出台2019年职称评审补充规定,进一步提升学校职称评审制度科学化水平,将“不唯学历”“不唯论文”“立德树人”“代表成果制”落在实处。推动学校定岗定编工作。在完成教师定岗定编方案(2019—2022年)基础上,拟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政教辅人员定编定岗工作方案》。
2.学科建设、学科平台有新突破。加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优势学科的交叉融合,立项建设数字贸易、互联网与法律治理、低碳与能源经济、全球价值链等新兴交叉学科。其中,数字贸易学科入选北京市高精尖学科。积极争取教育部支持,推动建设数字经济实验室,获批复资金4 100万元,实验室进入设计、建设阶段。同时,学科排名令人欣喜。2019年,首次进入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国内排名第35位,位居财经类高校第一。在上海软科发布2019“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我校位列34,再次稳居财经类高校榜首;2019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本校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等10个学科上榜。“数字贸易”学科入选北京市教委正式公布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
3.科研成果更加丰硕。学校全年获各类纵向课题118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2项);获国家级社科重大项目10项,创建校以来历史新高;获北京市首都高端智库决策咨询项目6项、北京市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北京市社科基金立项总数位居同类高校首位、重大项目立项数并列全市第二。学校产出各类科研成果1 710项,发表各类论文1 503篇,其中SSCI论文270篇、SCI论文88篇。学校全年获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3项(含一等奖3项)。
4.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更加凸显。1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全年引进年薪制教师15人、成熟学者4人,海外知名学者特聘教授5人。同时,新增政治学、外国语言文学2个一级学科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学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总数增至6个。(www.xing528.com)
5.国内外合作及资源拓展迈出实质性步伐。整合智库资源,组建新的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设立研究院理事会、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形成统一的智库管理平台。校长任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院长,分管副校长任执行院长。深圳、青岛、成都与海南四大驻外研究院战略布局完成,与校内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等一道,全力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同时,拓展办学资源,加快青岛国际校区建设,着力在开放政策研究、经贸人才培养、科研项目推进等方面有所建树,努力在青岛搭建国际一流科研和智库平台。4月30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岛国际校区正式签约落户在青岛西海岸,10月16日青岛国际校区正式开工。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之年,我们经历了大考。202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学校“十三五”规划收官、“十四五”规划启动之年,学校党委领导班子要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重点工作,继续面临大考,我们要凝心聚力、改革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办好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