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形地貌
郑州位于东经112°42′~114°13′,北纬34°16′~34°58′,总面积约7 446.2 km2,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为广阔的黄淮平原。郑州市横跨中国二、三级地貌台阶,西南部嵩山属第二级地貌台阶前缘,东部平原为第三级地貌台阶的组成部分。郑州地区位于丘陵岗地与泛滥平原相交接地带,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地势比较平坦,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本工程大致以京广铁路为界分为东部堆积地貌和西部侵蚀堆积地貌,东部堆积地貌由黄河冲击平原和风积沙丘、沙地组成,西部侵蚀堆积地貌由黄土台塬塬前冲积岗地和山前冲积缓倾平原组成。郑州市区出露地层全部为第四系地层,据区域地质资料报告,各地质分区的地层岩性分布地质主要以粉土、粉质黏土、细砂、粉砂、中砂组成。
2.地层岩性
郑州市区出露地层全部为第四系地层,自下更新统至全新统均有沉积,地层总厚度50~200 m,自西南向东北由薄变厚,为粉砂、细砂,17~35 m主要地层为中密—密实粉砂和细砂。
场地35~50 m范围内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Q3)粉质黏土(可塑—硬塑)、粉细砂(密实),以黄色、黄褐色为主,含少量钙核、铁质锈斑。
场地50 m以下揭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中更新统(Q2)粉质黏土(硬塑—坚硬),颜色以棕红色、褐黄色为主,含少量钙核、铁锰质结合体等。
3.地层概况
根据岩土的时代成因、地层岩性及工程特性,本场地勘探揭露深度范围内地层岩性主要为人工填土、粉土、粉质黏土、粉砂、细砂等,在场地内及其附近亦未发现对工程安全有影响的诸如岩溶、滑坡、崩塌、塌陷、采空区、地裂等不良地质作用。下面根据地质分区对场地主要地层分述说明如下。
1)人工填土
第①层素填土():黄褐色,褐黄色,稍湿,稍密,主要成分以粉土、细砂为主,含少量砖渣、灰渣。本层层厚0.50~3.30 m,平均层厚1.48 m,层底埋深0.50~6.70 m。
第①1层杂填土():杂色,成分杂乱,松散,主要由市政道路路面、耕土、回填土、垃圾和植物根系等组成,一般表层有厚0.2~0.4 m的水泥路面。本层层厚0.40~6.00 m,平均层厚2.30 m。
2)全新统冲洪积层
第②32层粉土:黄褐色—褐黄色,稍湿—湿,稍密—中密,含云母碎片和少量褐色黏土团块,有砂感,干强度低,韧性低。本层层厚1.00~4.60 m,平均层厚2.34 m。
第②32D层细砂:褐黄色—黄褐色,稍湿,稍密—中密,主要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云母,偶见白色螺壳碎片,砂质较均。本层层厚1.00~4.90 m,平均层厚2.92 m。(www.xing528.com)
第②33层粉土:黄褐色—浅灰色,稍湿—湿,稍密—中密,含云母、少量白色螺壳碎片,局部夹黏土团块,干强度低,韧性低。本层层厚1.80~4.20 m,平均层厚2.52 m。
第②21层粉质黏土:黄褐色—浅灰色,可塑,土质不均,无光泽,切面较光滑,含铁锈斑纹和少量铁锰质斑点。本层层厚0.30~4.50 m,平均层厚2.13 m,层底埋深3.50~10.5 m。
第②35D层细砂:褐黄色,稍湿—湿,中密—密实,局部夹粉砂,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少量云母碎片。本层层厚1.00~3.50 m,平均层厚2.25 m,层底埋深7.00~10.50 m。
3)上更新统冲洪积层
第③22层粉质黏土:黄褐色—褐黄色,可塑—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钙质结核,局部夹薄层粉土,局部多虫孔,孔壁多铁质浸染现象。本层层厚0.40~6.20 m,平均层厚2.82 m。
第③23层粉质黏土:黄褐色—棕黄色,硬塑,切面稍有光泽,含铁锰质结核、钙质结核等,局部夹薄层粉土,有虫孔,孔壁多铁锰质染色现象,含姜石,姜石含量一般3%~5%,姜石粒径一般5~20 mm,最大粒径超过50 mm。本层层厚0.40~7.80 m,平均层厚3.78 m。
第③52层中砂:褐黄色,湿—饱和,中密—密实,成分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组成。本次部分钻孔未揭穿,揭露层厚2.30~13.20 m,平均层厚9.63 m,层顶埋深25.1~39.6 m。
4)中更新统冲积层
第④21层粉质黏土:褐红色、棕红色,硬塑,含铁锰结核体,最大粒径大于5 mm,节理发育,节理面光滑,多铁锰质染色现象,含姜石,一般粒径为20~30 mm,最大粒径大于5 cm,局部含量大于20%,富集成层。层顶埋深48.00~52.4 m,层顶高程46.17~49.24 m,本层未揭穿。
第④51层细砂:黄色,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石英、长石等组成,含云母片。本层层厚1.9 m,层底埋深49.2 m。
如表1.3.1所示。
表1.3.1 郑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工程盾构下穿地层物理力学参数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