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台背景
为实现在山洪灾害来临时广大群众能够做到乡(镇)自为战、村自为战、片自为战、户自为战、人自为战的快速转移,近年来,北京地区在“四包”即“区县干部包乡、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党员干部包户”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出了“七包七落实”制度[1]。通过“七包”划分了责任,通过“七落实”夯实了责任。近几年在北京市各区、重庆市各区、湖北十堰市都得到了实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具体实施措施
(1)“七包七落实”制度中的“七包”可总结为:区县干部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包户,单位包职工,学校包学生,景区包游客。
1)区县干部包乡镇。区县干部包乡镇中的区县干部通常由县四大班子主要成员组成,一般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文件的形式下发本年度防汛责任制通知,明确区县干部的包干责任和纪律要求。
2)乡镇干部包村。乡(镇)政府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对口指导、负责下辖行政村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3)村干部包组。指村委会成员及村党支部成员对口指导、负责下辖村民小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4)组包户。指各组组长在村委会的指导下负责本组居民户的山洪灾害预防及撤离工作。
5)单位包职工,学校包学生,景区包游客。指山洪灾害防治区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负责本单位职工的山洪灾害预防及撤离工作,村镇学校领导班子负责本校师生的山洪灾害预防及撤离工作,景区工作人员负责本景点游客的山洪灾害预防及撤离工作。(www.xing528.com)
(2)“七落实”可总结为:落实转移地点,落实转移路线,落实抢险队伍,落实报警人员,落实报警信号,落实避险设施,落实老弱病残等提前转移方案。
1)落实转移地点。在汛期来临之前,本村村委会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根据本村历年受灾情况及具体地形地貌,测定本村的安全区、危险区及山洪易发河、沟,在安全区选择易于群众长时间停留的避难场所(如学校),作为山洪灾害发生时的转移地点,并制作村庄紧急撤离路线图进行宣传。
2)落实转移路线。根据本村地形情况,避开山洪易发河、沟,确定安全转移路线。确定的转移地点和转移路线,应在村民房屋墙上或道路两侧通过告示牌的形式进行宣传,以便家喻户晓。
3)落实抢险队伍。每年汛期来临之前,各乡镇防汛办成立以党员、民兵和青壮年为主体的防汛抢险队伍;各村及企事业单位组织本村组和单位青壮年人员分别成立村组和单位的防汛抢险队伍。
4)落实报警人员。山洪灾害防治区的村镇已配备了铜锣、手摇报警器、扩音器、广播系统等群测群防设备,在山洪灾害来临前,报警人员通过上述设备,把险情及时通知大家,确保广大群众及时避险。
5)落实报警信号。群测群防预警信号主要包括铜锣预警信号、手摇报警器预警信号、预警广播信号等。报警人员或村民主要是根据预警指标判断发出报警信号。铜锣预警信号分为慢速敲击和急促敲击,慢速敲击表示准备转移,急促敲击表示立即转移;听到手摇报警器信号表示应该立即转移到安全地点。上述预警信号应该通过平时演练、张贴宣传栏、发放明白卡等形式开展宣传,让广大群众准确理解预警信号。
6)落实避险设施。山洪灾害应急避险设施指利用安全区的广场、学校操场等场地,经过科学的规划与管理,为避险的人群提供安全避难、满足基本生活保障及救援、指挥的场所。根据山洪灾害的特点,避险设施主要包括住宿(如帐篷、学校教室等)、食品、饮用水、急救药品、照明设施等以备意外发生时能够维持村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7)落实老弱病残等提前转移。当山洪灾害来临时,老弱病残者是迅速转移的难点,因此要求各村委会根据各项预警指标,提前将老弱病残者转移到安全区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