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的东北处于日本人的铁蹄践踏之下,王德裕跟随中国国民救国军总司令王德林同日本人展开了殊死搏斗,在镜泊湖围歼日军天野部队的战斗中取得大捷,振奋了抗日战士的精神,鼓舞了广大民众抗日的信心与斗志。
1932年10月,王德裕为中国国民救国军总司令王德林草拟《泣告国人书》,通过上海华东社在全国各地发表。原文摘要如下:
全国父老兄弟姊妹均鉴:
……忆当事变发生之际,德林以一营之众,誓死抗日,其具决心,宁作奋斗爱国之鬼,不作任人宰割之奴。……不扰民、不害民者,皆结为兄弟竭诚合作。……嗣转战敦化、额穆、宁安、东宁、穆棱、苇河、珲春、汪清、一面坡、阿城等处,历程千余里,阅时十余月。与敌交绥,数难屈指,而加入我军人数,已有六万之众,所有军械军需,因来源无着,率皆取自敌人,资为我用,实为当初意所未料及者也。但以无械弹、无饷糈、无救助、无应援之士卒,而与各种要件具有之优越日军角逐,历百折而不挠,负一隅而苦斗,其间艰辛情况,有非笔墨所能形容。兴念及此,不禁泪涕滂沱,而不能不据实述其最低希望,和泪为国人告也。
(一)我军伤亡:无医药为之拯救,听其呻吟,任其溃烂,死亡相于腐,救济无方。此种伤兵,各军各队,触目皆是。然全体官兵,仍克鼓舞精神,舍身救国。来日方长,救济宜亟,是有望全国各慈善救济机关,从事济护者也。
(二)我军服装褴褛:由冬而春而夏,所御之服,棉去絮为夹,夹去里为单,时又将届秋而冬矣,将何以为夹为棉乎?东北严寒,内应又何可得乎?聚多数爱国健儿,置身雪地冰天之中,竟有无衣无褐之感。悲惨环境,举一可慨其余,是有望全国热心同胞,予以物质惠助者也。
(三)我军目前现状:人多于枪械,枪多于子弹,故赖大刀长枪为之辅助。以视军实充裕之日军,不啻云泥之别,然所以迄今仍鼓勇直前者,惟赖精神团结之爱国热诚耳。但此孤立无援,不无再衰三竭之虑,时机迫切,是有望我全国同胞,赐以精良武器之后援者也。(www.xing528.com)
(四)我军只知救国,誓不扰民:既无收入之资助,更无固定之军饷,甚至作战竟日,难得一饱,饷糈宁能谈到?德林……挹注无从,点金乏术,绕室彷徨,是有望我全国同胞,予以经济之援助者也。……倘因种种故障,而影响全军生命之延续,是我全体将士,所苦战数月,竟不能收复失土尺寸之功。孤诣苦心,均归泡影,比尤德林椎心刺骨。而亟望全国同胞熟思深虑,迅筹有效之救援者也。
…………
总之,德林兴师抗日,志在挽救危亡,收复东北,个人生死,早置度外。转战数月,艰苦备尝,此为德林应尽国民之职责,匪敢云劳。所最痛心者,我数万热血健儿,为爱护祖国,与德林共任艰辛,前仆后继,矢志救国……斯对我全国同胞,而披陈前述四项热烈希望。……共济艰危,速起奋斗,群起抗敌;并于最近期间,对于救国军予以精神上物质上之尽量援助,将来复我河山,光我民族,雪我国耻,不仅救国军全体之幸,抑亦我中华全民族之幸也。涕泣陈情,伏维垂鉴。
王德裕是个勤奋的人,尽管他只念过几年私塾,但从这份《泣告国人书》里能看出他诚挚动人的文笔。当时处在日本人铁蹄之下的民众,看到这份《泣告国人书》无不为之动容。为了把日寇赶出中国、保卫自己的家园,哪有不出钱、不出力的坐以待毙之人?凡有一颗爱国之心、有一份家国情怀的人,如何忍看我抗日将士挨冻受饿、缺衣少药、武器弹药资粮不足?
这份《泣告国人书》是寒夜里一颗火种,坚定了东北父老乡亲抗日的决心,令人动情与振奋。
在当年抗日烽火硝烟弥漫的东北,从花园口走出的睿智正义的王德裕,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辅助王德林打击日本侵略者,为自己人生添上了鲜红的一笔,也成为花园口的骄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