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反贪力度不减,坚决打击腐败

反贪力度不减,坚决打击腐败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依法反贪,法不容情。如乘官船、官车,私载物不得超过30斤,违者治罪。这件事被告发后,主管司法的大理寺将他依法判处死刑,可是唐太宗以往很器重党仁弘。蜀国国主贪图黄金,乃派出5位大力士,将石牛拉到蜀国。每辆车租金原先为1000钱,田延年用欺诈手法增加至2000钱,共得6000万钱,并将其中的一半即3000万私自吞没。于是田延年贪污3000万钱的事很快被揭发出来。

反贪力度不减,坚决打击腐败

一般说来,专制政体因为缺乏监督机制,官员腐败问题比较突出。因此,怎样反腐败也就成了中国历代皇帝的重要课题。但是,贞观时期政治清明,纲纪整肃,官员谨慎,贪赃枉法之事虽有发生。但并没有成为困扰最高当局的社会问题,没有形成不可遏止之势。

那么,唐太宗到底有哪些反腐举措呢?

首先,依法反贪,法不容情。

唐太宗主持制定的《贞观律》,明确了赏罚制度,长孙无忌又和其他人为其作注,这就是后来所说的《唐律疏议》,是古代成就最高的法典,而一直保存下来。

《唐律》第三卷是关于官员职务犯罪法律条文,共59条。其中“受人财物代为请求”、“收临主司受财而枉法”、“凭官职威势讨要财物”等条,都是惩处受贿罪或索贿罪的法律条文。如《监临主司受财而枉法》条规定:凡监临主司官员(指对所处置的事情据有管辖、审核、主办权力的官员)接受贿路后作枉法处理的,受贿值绢1尺处杖打100,每多1匹加一等,满15匹处绞刑。受贿后未作枉法处理的,值绢1尺杖打90,每多2匹加一等,30匹加处役流。跟明太祖时期制定的《明律》相比,《唐律》从总体上讲,对官员职务犯罪的惩处要宽一些。明律规定:官员贪污银子60两以上者,枭首示众,“剥皮实草”。受贿枉法者,1贯以下杖70,每多5贯加一等;20贯杖60,徒1年;45贯杖100,流2000里;满80贯处绞刑。监守自盗,1贯以下杖80;7贯500文杖60,徒1年120贯杖1肋,流2000里;满40贯处斩。又规定:官吏外出,如乘坐官府的车、船、马等,携带私人物品不得超过一定数量。如乘官船、官车,私载物不得超过30斤,违者治罪。轻则笞10下,重则杖70。

唐太宗不仅要求臣民们严格守法,而且他本人也能自觉地以国家法律约束自己。这里有一个著名的“罪己诏”的历史故事。

有一次,有一个叫党仁弘的大将,他做广州都督时,贪污了大量的钱财。这件事被告发后,主管司法的大理寺将他依法判处死刑,可是唐太宗以往很器重党仁弘。认为他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人才,舍不得杀他,于是便下了一道圣旨,取消大理寺的判决,改为撤销职务、流放边疆的处分。

处理之后,唐太宗心里很不安,感到自己出于个人感情,置国家法律于不顾,做得很不应该。于是他把大臣们召到金銮殿,心情沉重地向大臣检讨说:“国家的法律,皇帝应该带头执行,而不能有私念,不受法律制约。失信于民。我袒护党仁弘,实在是以私心乱国法啊。”

于是,唐太宗写了一道《罪己诏》,唐太宗在《罪己诏》中检讨说:“我在处理党仁弘这件事上,有三大过错:一是知人不明,错用了党仁弘;二是以私徇法,包庇了党仁弘;三是奖罚不明,处理得不公正。”唐太宗向大臣宣读后,立即下令将他的《罪己诏》向全国的百姓认错。

其次,强调德治,加强对官员的教育

唐代史官吴兢编纂的《贞观政要》,是一部记录太宗朝“政事之要”的史书。其中有一篇题为《贪鄙》,篇幅很短,共6章(段),很是精彩。其内容用现代语言讲,为唐太宗对大臣们进行“反腐教育”。通篇循循善诱,言简意深,没有官话,没有说教,没有皇上对臣下的训诫口气。(www.xing528.com)

有一段写道: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太宗对左右大臣说,我曾讲过,贪官们无不爱财,其实他们并不见得怎样爱财。就拿五品以上京官和地方官来说吧,俸禄都很优厚,一年所得,数量很大。若受人贿赂,不过数万,一旦败露,官职、俸禄全被剥夺。这岂是懂得爱财?合算吗?

唐太宗又说,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宰相名叫公仪休,他有爱吃鱼这种嗜好,但从不接受别人馈赠的鱼。他认为只有这样他才能长久吃到鱼。

不接受别人的贿赂,不用担心有一天蹲大牢而吃不上鱼。无论君主,还是官员,都不能贪婪。如果君主贪婪,必定导致亡国;如果官员贪婪,必定招致身败。唐太宗告诫官员,站得正,才能立得稳。如果有贪污,倒霉的就不仅是贪者个人;主贪丧国,臣贪亡身。“贪者败类”,贪者一人,会贻害很多人。从大处讲,会殃及一国;从小处而言,会殃及家庭、家族。

唐太宗还给大臣们讲了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载于《水经注·两水》,说的是战国时代秦惠王想攻打蜀国,苦于不知道到蜀国的路怎么走。于是他就想出一条计策,命人刻五头石牛,在石牛的屁股后面挂着黄金。蜀国的人见了,以为牛拉屎能拉出黄金。蜀国国主贪图黄金,乃派出5位大力士,将石牛拉到蜀国。这一来,就开辟了一条由秦国到蜀国的通道,这正是秦惠王所希望的。秦国的车队随后而至,攻打蜀国,蜀国很快被灭亡了。

第二个故事载于班固汉书·酷吏传·田延年传》,说的是汉代担任大司农职务的田延年,征用民间牛车3万辆,用来租赁生利。每辆车租金原先为1000钱,田延年用欺诈手法增加至2000钱,共得6000万钱,并将其中的一半即3000万私自吞没。他在做这件事情时,其冤家对头眼睛正盯着他,秘密地搜集其违法乱纪的材料,使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冤家对头的掌握之中。于是田延年贪污3000万钱的事很快被揭发出来。

大将军霍光说:“先把他关到牢里,然后交由大臣们公议处置他的办法。”田延年自知罪孽深重,又害怕受到惩处,说道:“我何面目入牢狱”,遂自责而死。

讲完了这两个故事,唐太宗感慨颇深,叹道:像蜀国国主和田延年这样的人,在历史上真是数不胜数啊,如今我要以蜀王为借鉴,你们也应当以田延年为前车之鉴,不学他们的样子。

唐太宗用历史上的这两件事,有力地印证了主贪丧国、臣贪亡身的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