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隋末唐初大变局:退居二线的辅公祏与王尽忠的悲剧命运

隋末唐初大变局:退居二线的辅公祏与王尽忠的悲剧命运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免嫌疑,杜索性上书李渊,请求入朝。辅公祏对此心中不平,于是借口与故友左游仙学神仙术,主动退出权力之争,平时不理政务。王尽忠于杜伏威,严词拒绝了辅公祏的劝降,终于被辅杀害。武德七年二月,杜伏威在长安暴卒,死因不明。阚陵是江淮军最后一员大将,随着他的死亡,江淮军从此烟消云散。直到李世民即位,才“发现”杜伏威和阚陵惨遭诬陷,为二人平反恢复了名誉。

隋末唐初大变局:退居二线的辅公祏与王尽忠的悲剧命运

武德五年(622年)夏,秦王李世民率部镇压窦建德余部刘黑闼和徐圆朗,徐的地盘与杜伏威接壤,李世民借攻击徐圆朗之机,陈兵杜伏威境上耀武扬威。当此之时,隋末蜂起的各路反王大多已经烟消云散,幸存的梁师都、高开道、徐圆朗之辈或地处边疆,或灭亡在即,唯一还能对李唐构成威胁的就是杜伏威了。自古异姓封王,即便功臣如韩信、英布,大多都为人所忌,不得好死,何况杜伏威只是个归顺的反王。杜自然明白李世民的用意,心中十分不安,担心成为李唐下一个进攻目标。

为免嫌疑,杜索性上书李渊,请求入朝。所谓入朝就是地方诸侯进京朝见天子,这一招是地方诸侯表白自己绝无反意的惯用伎俩,等于以身为质,一般来说,皇帝也就相信诸侯的一片忠心。当然这一招也是皇帝检测诸侯忠心的重要手段,历史上有不少的诸侯反叛就是因为皇帝强征诸侯入朝,诸侯怕皇帝加害才惧而反叛。李渊收到报告后自然高兴,批准杜伏威入朝,于是杜将江淮军交给义子王雄涎,自己带了少数亲信于当年七月到长安朝见李渊。

其实如果杜不肯主动入朝,只怕李渊下一步就是下旨要杜伏威进京聊天儿了,如果杜敢抗命,那不臣之心就昭然若揭,李世民的大军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长驱直入。杜的主动献忠心让李渊很是满意,同时也是为了在天下人面前做个样子,李渊加封杜伏威为太子太保,位在齐王元吉之上。不过江淮是不让杜伏威回了,就这样把杜伏威留在长安养尊处优,说是软禁应该也不过分,只是不知杜伏威本人是否满意。

这时在长安受到软禁的还有一个人,说起来也可以算杜伏威的老朋友了,那就是当年的吴国皇帝李子通。李于武德四年年底(621年)被杜伏威所擒后就被送到长安向李渊献俘,李渊也没难为他,在长安给了他套房子,还安排几个佣人照顾他起居,就让他过着平民的小康生活。这种待遇比起窦建德、萧铣、李轨那几位被当即处斩的,简直就是天上人间。但人是不知足的,尤其政治家更是如此。李密当年就是不满李渊给的待遇太低而反出关外,李子通如今也对现状大大不满,一直等机会去走李密的老路。如今看到杜伏威被羁縻于长安,李子通料想江淮军没了首领,江淮的局势一定不稳,自己正可趁此良机回去浑水摸鱼,集合旧部东山再起。李子通此人待下宽厚,能得士卒之心,如果让他逃回去,也许真能东山再起。可惜的是,李子通逃到蓝田关时不幸被守关士兵发现,束手就擒后又被押回长安。李渊这次没再手下留情,给了李子通与李密相同的下场。

果然如李子通所料,杜伏威离开后,江淮军出了大乱子。当年创立江淮军时,最高领袖是杜伏威和辅公祏两个人,二人自幼为友,长大后又共同起义打天下,号称刎颈之交,辅比杜年长,杜就称辅为兄,军中称辅公祏为“辅伯”,辅的地位与杜相当。但随着势力的壮大,在权力的诱惑下两人的友谊终于出现了裂痕,杜伏威认为辅公祏的地位过高影响了他的领导权,因此夺去了辅的兵权,只让他担任位高而无权的仆射一职。辅公祏对此心中不平,于是借口与故友左游仙学神仙术,主动退出权力之争,平时不理政务。杜伏威临去长安时,将政务交给辅公祏,而将军一职交给了自己的心腹义子王雄涎,同时密令王监视辅。当年的好友如今竟成了提防的对象,个人的感情在政治面前真是脆弱不堪一击。

辅公祏毕竟不是甘心屈居人下的人,杜伏威一走,他就和左游仙密谋发动兵变。唯一的障碍就是王雄涎,王雄涎是杜伏威的义子和最宠爱的大将,绝对忠于杜伏威,王雄涎手握江淮军军权,不除掉他兵变就不可能成功。辅于是使出反间计,伪造了杜伏威的笔迹写信给王雄涎,信中无缘无故地责备王有二心。王雄涎在战场上是有勇有谋的良将,但讲到政治斗争就不是对手了,收信后王非常伤心,就此托病在家不再插手军务,大概是想以实际行动向杜伏威证明自己的忠心耿耿绝无二心。王的行为正中辅公祏下怀,辅就势接管了江淮军,又伪造了杜伏威密令,说在长安受到虐待,要辅公祏起兵造反。以辅公祏在江淮军中的号召力,加上又有杜伏威的密令,兵变非常顺利,江淮军于武德六年(623年)八月宣布脱离李唐重新独立,辅公祏自称皇帝,国号宋,以左游仙为兵部尚书。(www.xing528.com)

直到辅公祏派人到王雄涎家中劝王归顺,王才终于明白自己上当受骗,但大势已去,已无法阻止。王尽忠于杜伏威,严词拒绝了辅公祏的劝降,终于被辅杀害。后来李渊和李世民感于王雄涎的忠心,封了王的儿子为郡公,其子后来做到安西大都护。

自己的旧部造反,杜伏威在长安的日子自然可想而知,历史中倒也没有记载李渊是否因此而怪罪或处分杜伏威,但寄人篱下如坐针毡的滋味恐怕是免不了的。武德七年(625年)二月,杜伏威在长安暴卒,死因不明。据《新唐书》记载是杜伏威好长生药,误服云母中毒而死,只怕中毒是有的,但如何中的毒就很难说了。

武德七年(624年)春,唐军以赵郡王李孝恭为帅,李靖、李世勣、阚陵为将对辅公祏发起总攻。这个阚陵也是杜伏威的义子,与王雄涎并称“双雄”,杜伏威入朝时与杜同去长安,因而逃过辅公祏的兵变。阚陵在江淮军中以勇武著称,平时负责军纪,有违反者无论亲疏一律法办,因此在江淮军内威望极高。两军对垒时,阚陵直接冲过去,摘掉头盔向对方大喝,“汝不识我邪?何敢来战!”江淮军军心散乱,甚至有就此投降的,这一段应该可以媲美《三国演义》里张飞当阳桥的表现了。

唐军兵强将勇,辅公祏连吃败仗,终于在武德七年(623年)三月投降,随后被处以死刑。大概是不甘心一个人上路,辅公祏向唐军主帅李孝恭揭发杜伏威才是谋反主谋,有密令为证,就是这回来的阚陵也是谋反中人,相信如果不是王雄涎已死,连王也会列入同谋名单。正好此前李孝恭在没收反贼家产时把杜伏威和阚陵的私产一并没收了,阚陵刚为此和李孝恭吵了一架,李孝恭趁此良机,就以谋反罪将阚陵处死,可怜阚陵被捕前还以为自己破辅公祏有功等着论功行赏呢。阚陵是江淮军最后一员大将,随着他的死亡,江淮军从此烟消云散。

李孝恭随即禀报李渊,说发现杜伏威才是谋反的幕后主谋,人证物证俱全,于是李渊动手剥夺了杜伏威的官职爵位,抄了杜伏威的家。直到李世民即位,才“发现”杜伏威和阚陵惨遭诬陷,为二人平反恢复了名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