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京二雨花台:信仰力量与精神坐标,见证美丽之城

南京二雨花台:信仰力量与精神坐标,见证美丽之城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牺牲在雨花台的烈士们平均年龄不足30岁,最小的才16岁,大都受过高等教育,还有部分曾经留学海外。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就开始在雨花台兴建烈士陵园。中轴线最南端的忠魂亭,由南京市30万共产党员交纳特殊党费兴建。如今雨花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年接待参观人次达600万。

南京二雨花台:信仰力量与精神坐标,见证美丽之城

邓中夏,我党早期领导人,1917年考入北大,师从李大钊,牺牲时39岁;恽代英,广州起义领导人之一,1931年4月29日在监狱中遭到杀害,年仅36岁。

牺牲在雨花台的烈士们平均年龄不足30岁,最小的才16岁,大都受过高等教育,还有部分曾经留学海外。他们衣食无忧,可以说是当时社会的精英阶层。

雨花台烈士雕塑群像

雨花台烈士纪念碑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

雨花台忠魂

如今的雨花台一眼望去郁郁青松挺立,但在解放前这里却是人迹罕至的荒山秃岭。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就开始在雨花台兴建烈士陵园。按照“先绿化,再建设”的思路,几代南京人栽下了30余万株树木

1952年,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杨廷宝和他的学生齐康开始了陵园的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齐康说:“杨老就确定了一个碑、一个水池的位置,还有一个纪念馆,1982年他就过世了,这时候雨花台还有市里的领导就交给我做。”

1983年,齐康接手导师杨廷宝的未竟事业,主持雨花台纪念馆的总体规划和建筑群设计。齐康回忆,在遵循建筑大师杨廷宝“轴线的处理是建造环境的总设想”的理念基础上,他开始了更深入的设计研究。他说:“过程中间,我参观过法国最好的一根轴线,我说我在中国也要做一个很美的轴线。”(www.xing528.com)

在后来完成的这根建筑轴线上,最北面是一组巨型烈士雕塑群像。这组群像由180块花岗石拼装而成,像高8米,宽8米,重达1400多吨,塑造了9位烈士的光辉形象。而雕像周围松柏常青,象征着革命烈士的忠魂永垂不朽。

沿轴线往南,烈士纪念碑建于雨花台海拔60米的制高点上。纪念碑高42.3米,寓意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碑身正面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为邓小平题写。纪念碑的南面是烈士纪念馆,古朴典雅,正门上有邓小平亲笔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横额的上方用花岗岩雕凿出日月同辉的图案,象征烈士精神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齐康说:“有一天上课的时候我看到一个涡旋,我突然想起来—把死难烈士形容成日月同辉。这个日月同辉是两吨半重。”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内陈列有620件烈士遗物、450幅珍贵图片和恽代英、邓中夏等128位烈士的事迹和文献资料。

中轴线最南端的忠魂亭,由南京市30万共产党员交纳特殊党费兴建。

除了这个建筑轴线,雨花台烈士陵园的设计者还巧借自然山水的形势结构布局,把建筑与四周的山岗围合成了一个富有情感表达的纪念空间,在这里,历史、建筑与自然达到了和谐完美的统一,就像是一首用建筑的语言写在青山绿水之间的壮丽史诗

英烈已逝,但他们的故事仍在延续,他们的精神世代相传,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如今雨花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年接待参观人次达600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