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人富察明义有云:“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盖其先人为江宁织府。其所谓大观园者,即今之随园故址。”
随园,据说就是《红楼梦》里大观园的原型。现在这里是南京师范大学的老校区。在随园书坊的小院里,翻翻书,喝喝茶,就仿佛找到了一个闹中取静的世外桃源一般。寻访南师大的美,就从几本书说起吧。
今日随园
随园书坊
第一本就是《红楼梦》。据说曹雪芹的爷爷当时就在南京,任江宁织造。他们家就买下了现在南师大这个位置的园子,作为后花园。而曹雪芹12岁之前,都是在南京生活的,会常常到这个园子里来玩。所以,他所创作的大观园的样子,是深深受到随园的影响的。
曹雪芹的爷爷被抄家之后,到乾隆年间,大文人袁枚购得此园,并在这里写下了颇负盛名的诗歌美学理论著作《随园诗话》和汉族烹饪著作《随园食单》,至今仍被人广为传颂。
有记载说,当时袁枚倾尽自己的两万两白银来打造这个园子。为什么叫“随园”呢?因为它是随山势高低来建江楼、溪亭、舟桥,随自然而为,随心而为,所以取名“随园”。
遗憾的是,袁枚所建造的随园,在太平天国时被夷为平地。直到民国时期,南师大的前身金陵女子大学才又开始在随园购买校舍,建设校园,今天所看到的随园的主体建筑,基本都是那个时候建设而成的。金陵女子大学建校时,邀请著名美国设计师墨菲担任总设计,中国设计师吕彦直参与设计。当时,学校提出了“传统复兴”的要求。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骆冬青说:“当时学校要求建筑要融合中国古典风格,也加入一点西方的元素。所以我们看到它这样一个园林式的建筑感觉到很亲切。”
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
今随园内的建筑(局部,组图)
有人说,北有燕园,南有随园。实际上,南师大的随园和北大的燕园,的确有着很大的关联。(www.xing528.com)
骆冬青说:“因为当时设计随园的设计师跟北大燕园的设计师是同一个人,都是墨菲先生。两校的风格自然也很相似,所以我们到那边一看也很有亲切感。”
曲曲折折的池边水榭,青瓦红砖的民国建筑,雕龙画凤的房角屋檐,与北大的北方雄伟气质相比,南师大的随园更具江南秀丽之气,坐拥如此景致,南师大也被人称为“东方最美丽的校园”。
随园大草坪以及其后的100号楼,是南京师范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很多电影、电视剧都会在这取材,拍摄一些浪漫的、阳光的爱情故事。但是,如果看过《魏特琳日记》这本书,你就会对这片草坪,还有这方校园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感情。寻访南师大的这第二本书,记述了70多年前脚下这方草坪上发生的惨痛的又让人肃然起敬的故事。
1937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南师大的前身、当时的金陵女子大学,是“南京国际安全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高峰时曾收容13000多名妇女儿童。当时的学校负责人,美国人明妮·魏特琳制作了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就铺在这片草坪上,以此来赶退前来侵犯的日本兵。她每天守卫在学校大门口,阻止一批又一批日本兵闯入校园。在那段黑暗的日子里,这方底蕴深厚的校园成为数以万计的妇女、儿童的保护所。
百年的梧桐已长得遮天蔽日,飘飞的银杏黄了又绿。历史已经远去,这方校园,已如魏特琳所希望的那样,成为一方宁静又多彩的教书育人之所。今天的南京师范大学,不但培养了遍布全国各地的优秀师范人才,并且已经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设有26个二级学院、2个独立学院,学科已涉及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众多门类。
随园内的明妮·魏特琳雕像
如今的南师大在远离市区的仙林开辟了一片新的校区。寻访南师大之美的第三本书,有一点特别,就是位于仙林校区的敬文图书馆。不过,为什么会说图书馆是一本书呢?因为敬文图书馆的形状。它的造型像一本打开来的大书,而图书馆后面山上的水塔,像是夹在书中的一支笔。这样的造型,像在书写着南师大百年的书香气息。
这座敬文图书馆,整体造型如一本打开的书本,墙体上采用宽窄相同的竖线条,寓意中国传统竹简或树叶上的方格竖线。而它的馆藏量已经达到250万册,在江苏省各大图书馆中排名第三。这样的图书馆环境和资源,不光本校的学生能够享受,南京市民也同样能够享受。
南师大图书馆馆长管红星说:“市民可以在我们图书馆门口登记,然后进馆来进行借阅。另外我们的讲坛也对社会整体开放,比如说我们南师大图书馆的敬文讲坛是对市民开放的,我们一些好的讲座欢迎市民来旁听。”
在绿油油的草坪上面一起读诗,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向自己心爱的人抒发情怀,或者给她唱一支歌,或者用一些其他的方式,抒发爱和理想。在南师大这样一个百年老校里,时间的概念被淡化了,好像时光不停在流转,但是每个人情怀依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