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曾在南京颐和路一带居住过的著名作家张守仁曾说过:“颐和路是中国最美的街道!”这里绿树成荫,环境优雅,街巷纵横交叉,街巷两旁的行道树十分茂密,几乎终年绿荫蔽日。在一些别墅的庭院内,花开满园。而庭院内高大粗壮的老树,似向人们诉说着远去的历史年代。徜徉在这些中西合璧的百年老建筑之间,仿佛又回到那个新旧交替、绮梦幽幽的岁月。
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宁海路5号马歇尔公馆
重檐歇山、花墙镂窗、小园清幽,在宁海路公馆区几乎清一色的西式洋房中,宁海路5号是一个例外。这是一处具有江南园林独有的秀美与灵气的中式院落。那么这里为何会与众不同?秀美的园林里头又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
江苏行政学院教授李继锋说:“这个建筑是20世纪30年代建的,1935年我们中国有个金城银行,它建成起来就是供金城银行办公使用的。这个屋顶很特别,像小山一样,叫歇山式建筑,又叫九脊顶,显得非常华丽。考虑到30年代中日关系非常紧张了,随时可能发生战争,这里还搞了一个防空洞。当时这一带都是安全区,安全区地方并不大,但是有20多万人躲在这里,其中一部分就涌到这来,这个地方就是当时安全区的国际安全委员会的总部所在地,德国商人拉贝就在这个地方办公。”
马歇尔公馆旧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1946年5月,经国民政府安排,宁海路5号迎来了新的主人—美国总统杜鲁门派往中国担负国共和平谈判调处使命的特使马歇尔。
李继锋说:“当时在公馆会客厅里,大家曾经围绕一件事情谈判,就是中原解放区。马歇尔认为,你们在关外打是可以的,但是关内是不行的,再打的话调停就失败了。蒋介石也同意了,暂时不打了,但最后他还是下令去攻打中原解放区,这个事情就给马歇尔非常大的刺激。所以蒋介石和宋美龄安排马歇尔住进了一个东方式、园林式的建筑里面,但问题是即使马歇尔在中国待过三年,他也很难真正知道中国的国情。”
67岁的马歇尔在失望中离开南京,并自嘲自己在中国完成的唯一任务就是为他的一个副官主婚。这座政治人物们进进出出的公馆中似乎一直充满着冰冷的寒意,唯有这段不受文化、政治纷扰的爱情给人们带来了些许温暖。
这里虽被称为“颐和路公馆区”,但是实际上是由江苏路、北京西路、西康路和宁夏路围合而成的一个超级街区。这里曾是民国时期级别、档次最高的上层住宅和公使馆区,历史文化价值极高。而马歇尔公馆仅仅只是其中一处,此外还有孙科、宋子文、汪精卫等等这些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更令颐和路一带充满了神秘而沧桑的独特气息。所以,以前经常有人说,“颐和路落下了多少金黄的叶子,民国公馆往事也翻过了多少沧桑的日子”。
鼓楼区文化局副巡视员张殿亮说:“民国时期,为了表现公馆区的文化品位,以颐和路为中轴,分别选择了5个古迹名胜,琅琊、赤壁、普陀等名胜,命名了14条道路和大小不等的10个片区。”
鼓楼区内现有各类建筑326栋,其中民国建筑225栋。与那些声名显赫的名人故居相比,李起化故居的资料核实工作,是最近一次文物普查工作中的一个亮点。
颐和路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导览图(www.xing528.com)
张殿亮说:“我们查资料,李起化抗战前就是个商人,曾经担任过南京工务局建设股(相当于现在的住建委)主任,相当于现在住建委,然后又当上了交通部的一个小职员,后来巴结上了当时的交通部长朱家骅。这时正好赶上国民政府交通部在颐和路大兴土木,李起化四处活动、找关系,找到了朱家骅的妻弟,当上了颐和路的监理工。一个小小的职员,能建成这么豪华的房子,说明当时国民政府从上到下普遍存在着严重的腐败现象。除了外面看起来这么豪华,房子里面的马赛克瓷砖都是从德国进口的,几十年了还保持当时一样的颜色。”
此外,颐和路片区还分布着颐和路6号的原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陈布雷旧居、颐和路8号的原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兼国防部长阎锡山旧居、颐和路34号的原国民政府国防部参谋总长顾祝同旧居以及颐和路38号的汪精卫旧居等。颐和路公馆区是原国民政府1927年定都南京后,按照《首都计划》打造的上层人士住宅区,是西方现代建筑手法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作品群,反映了民国时期的规划思想和特色文化,极具历史文化价值。
颐和路公馆区
颐和馆
2008年,南京市开始着手进行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工作,鼓楼颐和路公馆区也应运而生。这里汇集了薛岳、张笃伦、陈布雷等诸多国民政府政界要人宅邸。这些名人故居建筑,当年出自不同的设计师之手,而且是不同时间建成,其院落和建筑各有特色,有的豪华,有的简朴,有的精细,有的粗犷。它们各自有着自己的故事,刻录下了历史的变迁。由于历史的原因,它们后来成了大杂院,经过征收、拆迁,才得到改造。
周琦,世界遗产保护协会会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人民日报社报刊综合业务楼的领衔设计者。
周琦说:“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后颁布了一个《首都计划》,我们现在看到的颐和路公馆区也是其中一部分。《首度计划》是国民政府一个宏大计划,当时整个建国方略是想学西方的,所以《首都计划》很像现在华盛顿的样子,是请美国规划师墨菲和中国的设计师一起来做的。颐和路公馆区是当时《首都计划》唯一建成的区域,叫国民政府第一住宅区。”
近些年,南京市对民国建筑越发重视起来,举措包括制定保护规划、人大立法保护等。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将“民国建筑亮出来”,通过“找出来、保下来、亮出来、用起来、串起来”的方式对南京民国建筑实施全面保护。南京颐和公馆,即颐和路公馆区第十二片区,作为颐和路公馆区首先改造出来的新的“试验田”,由26幢风格各异的民国时期别墅组成,其中部分建筑曾为民国重要历史人物住处与外国使领馆所在地。
周琦说:“这个是民国很有名的薛岳将军住所,整个房间坐北朝南,风格基本上是美国的草原式住宅,但加了一些中国的元素。进门的地方是一个走道空间,不太大,直接就上楼梯。”
在十二片区内,始建于1920年至1930年的26幢历史建筑,经过保护性修缮及活化利用,已经成了颐和公馆近现代文化体验酒店。在追寻民国文化的漫漫古道上,颐和公馆也特地拿出其中的几栋名人故居,重塑逝去的民国传奇,助人感知文化的过去和现在。
而在东郊紫金山里,更有不少别具风格的民国建筑值得人们去探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