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京·美丽之城:民国时期最重要的城市规划

南京·美丽之城:民国时期最重要的城市规划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9年,一部关于首都建设的城市规划正式公布,成为民国时期中国最重要的一部城市规划,时至今日,南京城内仍有它留下的深深烙印。《首都计划》大概是在哪一年提出的?《首都计划》对南京的地缘、界限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当时的南京城市面积约850平方公里。与此同时,对于城市中的路网结构、住宅、教育、铁路,《首都计划》也都做了详尽的规划和记录。在《首都计划》中,这里是国民政府的中央政治区。

南京·美丽之城:民国时期最重要的城市规划

孙中山高票当选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12月29日,在今天的湖南路10号,一座法式风格的建筑内,全国17个独立省份革命者代表聚集在这里。他们组建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并推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随即开始着手谋划首都的未来发展。1929年,一部关于首都建设城市规划正式公布,成为民国时期中国最重要的一部城市规划,时至今日,南京城内仍有它留下的深深烙印。

外地朋友来南京游玩的时候,总会赞美南京真的太美了,然后会好奇地问三个问题:为什么南京的梧桐是三叉的?新街口为什么是圆的?中山陵的392级台阶有什么样的寓意?我们好像也没有办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不过,有一本书,叫做《首都计划》,这本书里能找到所有的答案。看完之后不仅找到了答案,而且人们更加惊叹于南京在那个万象更新的年代,竟然以这样一种城市规划面貌出现过。

为了走近这部档案,在城市建设档案馆,专家打开了尘封的档案,带人们重回那段时光。

《首都计划》近代中国城市规划开篇

南京市城市建设档案馆馆长周建民说:“这个就是当年(1927年)的原稿之一,我们另外还有一本英文版,还有是正式出版的正式版。”

一间库房,一本老档案。泛黄的纸张间映射出历史的巨轮,滚滚红尘宛若一张画卷在眼前铺陈而开。

《首都计划》大概是在哪一年提出的?当时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周建民说:“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以后,就对首都南京的发展做了一个计划。在这个情况下,就由孙科来负责《首都计划》。”

《首都计划》对南京的地缘、界限进行了明确的划分,当时的南京城市面积约850平方公里。与此同时,对于城市中的路网结构、住宅、教育铁路,《首都计划》也都做了详尽的规划和记录。

我们现在在这个城市里生活,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规划吗?周建民说:“从下关到中山陵,我们南京现在有一条公交线叫博爱线34路公交。大部分的公共建筑都是沿着这条线来建的。”

南京博爱公交线,西起下关码头,沿途经过中山北路、鼓楼、中山路,经新街口,沿着中山东路一路向东,出中山门到紫金山。这条线路完美契合了当下南京城市的主干道—中山大道。中山大道修建于1929年,是在“奉安大典”前夕,为了迎接孙中山灵柩而修建的迎榇大道。这条全长12公里的道路两侧,集中着南京民国建筑的许多精华,也是《首都计划》遗留给南京城最为宝贵的一笔财富

《首都计划》中的“中央政治区”

中山码头掠影

从中山码头过来,有一栋建筑特别吸引人,因为它太有风格了。这就是现在的政治学院。它曾经是作为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存在?(www.xing528.com)

周建民说:“在国民政府时期,它是国民政府的铁道部和铁道部的购料委员会。这个建筑,是《首都计划》制定以后,第一个按照《首都计划》规定的建筑风格来实施的政府办公楼。应该是中国古典式的建筑风格。”

铁道部旧址修建于1930年,办公大楼为中国传统式宫殿建筑,高三层,两侧副楼高两层,琉璃瓦覆重檐庑殿顶,正脊、兽吻俱全。斗拱、梁枋、门楣等处均施以彩绘,建筑面积3604平方米。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铁道部撤销,这里便为国民政府行政院所占用。

周建民说:“山西路在民国时期属于城北地区,有个高级住宅区,当时称为第一住宅区,现在就是颐和路公馆区。当时建了大概有1000多栋小别墅,每栋大概有400平方米。”

中山北路沿线分布的这些中国近现代建筑史上声名赫赫的建筑,在凸显中华建筑独特美感的同时,又将西方建筑的精髓嫁接其中,凝结着南京这座城市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那些浓墨重彩的历史瞬间。

江南公交客运公司34路驾驶员章玉兰说:“我们的博爱线,从下关码头一直往中山东路方向开的话,沿街两边都是非常著名的民国建筑,首先是中山码头,还有江苏议事园、中央饭店。”

周建民说:“新街口在《首都计划》中规划的是一个商业金融中心,里面专门有一张规划图画新街口。在上世纪30年代初的时候,华盖事务所还设计了新街口中间圆盘的状况,是一个铜钱状,外方内圆的一种中西结合的审美观念。”

中山大道,以新街口转盘为拐点,进入中山东路。绿荫蔽日、连绵不断的梧桐盛景映入眼帘,一座座民国建筑如遗珠般散落其中。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周建民说:“沿着博爱线可以一直到中山门里边最后一个非常有特点的民国建筑,就是现在的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当时叫中央博物院。1933年蔡元培提出要做国际一流的博物院,在这个情况下,梁思成任博物院的建筑委员。这是一个仿辽式建筑。以前的西宫,现在是第二历史档案馆,过来以后就是东宫,国民党的监察委员会。从下关码头一直到中山门,这一路上建立了很多民国建筑,都是按照《首都计划》确定的建筑风格来建设的,它们在南京的民国建筑中具有典型代表性。”

穿越古朴、雄伟的中山门,中山大道来到了它的尽头—紫金山。在《首都计划》中,这里是国民政府的中央政治区。而现在,梧桐绿带覆盖了这里,如同一袭华袍穿在城市肩头,为这片土地平添了几分悠然与高贵。

中山门

一路走来,不停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转换,好像跟这个城市在血脉上更为靠近了一些。博爱线所经过的新街口、终点站中山陵,包括现在看到的遮天蔽日的梧桐绿道,都是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形成的,现在也成为了我们城市的标志。虽然1937年的战火,让《首都计划》被迫中止,但是它留给我们的遗产并没有被岁月所抹去,反而因为时光的打磨,变得更加静穆与沧桑,也成为南京人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苍苍梧桐,悠悠古风,叶若碧云,伟仪出众,伟岸、虬劲的梧桐古树,已经在道路的两旁,守护了南京一个世纪。华冠如盖,挺拔如丘,沉默的巨人将他们的品格镌刻在了城市的血液当中。一句句沉默的梧桐树语,书写出一封给这座城市的隽永书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