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o是一个地道的意大利人,在南京开了一家语言学校,除了工作,他来中国还有一个特殊的心愿要完成,就是要来看看爷爷口中的南京是什么样子的?他要寻找爷爷曾经告诉他的那些地方,尤其是这张老照片上的这扇老门。
城南老门旧影
老门东牌坊
老门东的三条营,依次称为边营、中营、三条营,是明代军营,深藏在城南的一角。当时需要大量的军需补给,为此特地在京城南门(即中华门)以东挖了一条小运河,一直通到秦淮河,运送军粮。而到了清代,这里便成了民居。
“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这副对联道尽了老城南的世事沧桑。最南京是城南,最城南是门东,漫步于老门东的石板路上,抬头仰望着马头墙,穿梭于市井小巷中,古朴的生活痕迹无处不在,即使百年已过,城南老门东还一直坚守着“南京的灵魂”。
上江考棚是什么?在中国古代,这里其实是一个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们的宿舍,他们会在这里吃饭、睡觉,还有参加一些预考。
老门东地区早在三国时期已是居民聚落,到了明朝,中华门与秦淮河沿线成为城市的经济中心,这里成为重要的商贸和手工业的集散地,呈现出一派繁华的景象。清末以后,门东、门西等老城南地区逐渐成为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区域,集中体现了南京传统民居的风貌。
堆草巷,在老城南有很多这样的巷子,叫做“一人巷”,意为只能一个人通过,表示特别窄。它为什么叫堆草巷呢?其实是和草有关系的。在明初,这里有个大富豪,他的名字叫沈万三。这块地方就是他家用来堆草的一个场所,草是用来给马吃的。堆草都有一个专门的地方,可见他家的产业有多么大。
像堆草巷这样的窄巷子,在老城南地区已经不是很多了。窄巷一般是宽巷的岔路延伸,也有的是两边大宅子中间的空隙,巷子里的窄门则是以前大户人家专供下人进出的。走入窄巷,总感觉巷道幽深绵长,两边高墙斑驳,墙角青苔点点,墙上的爬山虎随风摇曳,抬头是“一线天”似的天空,身处这样的空间,很容易产生一种压迫感,这感觉是源于青砖厚实坚硬的质感,也源于老巷沧桑的历史感。(www.xing528.com)
老城南传统民居
民居一角
南捕厅,南京有名的甘熙宅邸就在这里。中国古时候有一种职业叫做捕快,他们就相当于今天的警察。在清代时期,南京城内有南捕通判衙署,现在简称南捕厅,和北捕厅是两个专门从事缉捕工作的衙署,东起府西街、西接绫庄巷。
沿着秦淮河,穿过中华门,来到了门西地区。这里与老门东相对,也有不少街巷还保留着原有的历史风貌。
小百花巷,古代采花集市就在这里,意味着这里曾是老城南的花卉市场。
一道老照片上的老木门,虽然已经被改造了,但是凝视老门,门上透露出沧海桑田的历史印记和物是人非的人文信息;抚摸老门,犹如抚摸一位百岁老人的双手,岁月的沧桑刻骨铭心;倾听老门,岁月如歌,每一扇老门都是一位城市历史和家族盛衰的亲历者。而现在,老城南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名城保护处副处长李建波说:“我们在2010年到2012年,请了清华大学的张杰老师对我们整个老城南7.29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了一个详细的城市设计。我们找到了1937年的地基图和1951年的地界图,规划老城南,以历史文化为基础,以老城南特有的传统民居的院落作为基调,整体来复兴我们整个门东传统民居特色。”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秦淮河两岸、中华门内外都将展示出老城南的传统民俗民居特色。未来的秦淮,将以秦淮河为血脉,以明城墙为骨骼,以历史文化为城市灵魂,处处皆景,步步如画。在这里,老街巷、老建筑、老居民所代表的老城南文化,将与现代生活功能和谐共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