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京开放的第一步:仪凤门让五两山见证

南京开放的第一步:仪凤门让五两山见证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城北地区,值得一说的不仅有神策门,还有仪凤门。从神策门向西行不久,就能看到内城十三门中唯一一座架两山而建的三孔城门—仪凤门。仪凤门郑和下西洋后,大量海外人士来到明朝都城南京,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创造了古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辉煌。南京成为当时具有国际性的开放城市。明城墙仪凤门段,仅是南京城墙现存35公里中的一隅,却古迹众多,见证了南京与整个世界文明的沟通和发展。

南京开放的第一步:仪凤门让五两山见证

在城北地区,值得一说的不仅有神策门,还有仪凤门。从神策门向西行不久,就能看到内城十三门中唯一一座架两山而建的三孔城门—仪凤门。

仪凤门两翼城墙皆依山顺势而建,北侧包狮子山,南侧围绣球山,城门正好卡在两山坳之间,可谓取尽地利之益。

明史专家马渭源说:“‘仪凤’二字,据说朱元璋当时下令开凿仪凤门,取意‘凤凰来仪’。又有人说朱棣靖难成功以后,他和朱元璋理解不一样,认为仪凤门的话龙凤之气不能泄掉,要把门堵起来。在清朝初年的时候,这一带才开始开门。后来民国政府在南京建立,这里改名叫‘兴中门’,振兴中华。据说‘兴中门’几个字还是国民党元老谭延闿写的。到了新世纪,2001年左右,因为我们对文化的重视,仪凤门开始重建,由原来的我们看到的单孔的,改成三孔的。这就是仪凤门的变迁。”

郑和第二十世孙郑宽涛说:“仪凤门还有个比较光荣的历史,就是在明代初年的时候,仪凤门外面是郑和下西洋的一个重要‘据点’。郑和七次下西洋,所有的船队进出的人员都是从仪凤门进出,整个长江江面都有整合的宝船。当时的明成祖亲自到仪凤门,在外长江的江口(下关)送郑和出使西洋。这在仪凤门的历史上应该大书特书。”

据记载,郑和的父亲于明洪武十五年(1382)在战乱中去世,十二岁的郑和被送到当时北平燕王朱棣府上做了一名宦官。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晚年时,郑和的哥哥马文铭将长子马恩来过继给了郑和,由他来为郑和传递香火。

600多年过去了,郑和后人如今分布在全国各地,今天的南京,有郑和后人200多人。郑宽涛先生自发研究郑和历史二十余年,常常在南京各地探寻先祖遗迹

一路登高,就来到了位于狮子山之巅的阅江楼。阅江楼视野开阔,整个南京城都尽收眼底。(www.xing528.com)

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山脚下天妃宫的全貌。天妃宫里供奉的是妈祖。据说,南京的天妃宫在明代是国内妈祖庙中级别最高的。

马渭源说:“因为郑和下西洋共七次,带着27000人,平安归来是大家很关心的事,所以皇帝为了让神灵保佑官兵平安归来,亲自撰文,写下了天妃宫碑记。南京的天妃宫在全国的妈祖庙当中,等级是最高的,因为是皇帝下令建造的,碑也是皇帝亲自写的。”郑和下西洋的交流,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仪凤门

郑和下西洋后,大量海外人士来到明朝都城南京,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创造了古代中国对外开放的新辉煌。南京成为当时具有国际性的开放城市。明城墙仪凤门段,仅是南京城墙现存35公里中的一隅,却古迹众多,见证了南京与整个世界文明的沟通和发展。如今的这里,早已不是战略要地和皇家庙宇,却古风犹在。而城楼下的天妃宫更是加深了海峡两岸文化上的历史认同感,是台胞来南京参观的首选地之一。

离开仪凤门,沿着城墙的方向继续向西再向南,这个地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