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京美丽之城:三台城之六朝如梦,今日山水城林胜昔

南京美丽之城:三台城之六朝如梦,今日山水城林胜昔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起“台城”,人们很容易想起唐代大诗人韦庄的《台城》诗:“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这是去六朝不远的诗人韦庄,对逝去王朝的感怀。有趣的是,被误传的“台城”遗址周围,恰好有许多与传说相关的名胜古迹。而梁武帝晚年因为用人失误,引发了侯景之乱,最终饿死在了台城。南京城墙台城段钟山龙蟠,石城虎踞。

南京美丽之城:三台城之六朝如梦,今日山水城林胜昔

说起“台城”,人们很容易想起唐代大诗人韦庄的《台城》诗:“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这是去六朝不远的诗人韦庄,对逝去王朝的感怀。“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烟雨迷蒙中,诗人看到的只有那一排排的柳树,当年的台城已然无处去寻。

除了韦庄,包括张乔、刘禹锡等名家都曾留下与台城有关的诗作。现在网上有很多争议,这些诗里所说到的台城,跟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台城,究竟是不是一个呢?

原南京明城墙垣史博物馆研究室主任杨国庆说:“历史上的台城,其实不是今天这个地方。真正的台城在南京的大行宫一带。关于台城的误传,最早是从清代开始的,是从老百姓当中开始流传的。到了晚清的时候,南京有一个大文人,叫做甘熙,他写了一本书,叫《白下琐言》。在这本书里面,他第一次把台城锁定在了这个位置。所以尽管不是这个地方,但是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在这个过程当中,演绎了很多文化故事。其中包括民国的时候,张恨水都说过,台城这一段,我在里面看也好看,在外面看也好看,难道我有一点偏见吗?这是他的原话。”

可惜的是,曾经穷尽奢华的台城,在隋军破城后,被“并平荡耕垦”。自此,神秘的台城,只是留在了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中。风景犹在,人去台无,留下的只有玄武湖畔诗人韦庄的柳叶,永远摇曳着。而鸡鸣寺之后的这一段明城墙,也就托古附会,成了台城。有趣的是,被误传的“台城”遗址周围,恰好有许多与传说相关的名胜古迹

鸡鸣寺这儿还有一个很特别的井,胭脂井。杨国庆说:“鸡鸣寺内有一口井,这口井有故事,而且也很漂亮,附近环境也很漂亮。井就叫胭脂井,古胭脂井。”

鸡鸣寺中,井,带着胭脂的颜色,这本属于女人的颜色,给厚重的历史抹上了一缕妖艳和荒诞。29岁登基的南朝末代皇帝陈后主陈叔宝,不爱江山爱美女,置江山社稷大业于不顾,将爱妃张丽华搂在怀里治理朝政。公元589年,隋兵渡江伐陈,先占钟山和石头城,再攻乐游苑和台城,惊慌失措的陈后主竟怀抱美女躲入井中,后被隋兵牵出,成为千古笑谈。杨国庆说:“这两个妃子脸上的胭脂,就蹭在这个井沿上,所以就称之为胭脂井。但是胭脂井原物并不在这儿,为了警示后人,记住这个历史教训,所以做的这么一口井,把这口井称为‘辱井’。”

古胭脂井

南京城墙台城段航拍

台城与鸡鸣寺、鸡鸣寺与南朝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陈后主之前,梁武帝曾经四次舍身同泰寺,并经常到寺内讲经说法,有人认为,当时的同泰寺就是今天的鸡鸣寺。而梁武帝晚年因为用人失误,引发了侯景之乱,最终饿死在了台城。彼时的台城,此刻的台城,在玄武湖水的涤荡中,最终渐渐地重合。近代著名文学家朱自清在1934年的《南京》一文中写道:“你坐在一排明窗的豁蒙楼上,吃一碗茶,看面前苍然蜿蜒着的台城。台城外明净荒寒的玄武湖就像大涤子的画。”

豁蒙楼在“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的鸡鸣寺的最高处,高踞在鸡笼山的东北端。为什么要取名“豁蒙”呢?杨国庆说:“‘豁蒙’这两个字,主要是晚清一些爱国的志士,为了警醒世人,要赶紧睁开眼,不要再沉睡了,要醒来,要让国家富强,不要让国外的势力再来欺负我们。这个名字叫‘豁蒙’以后,影响最大的是到了民国时候,很多当时很著名的文化名人都喜欢到豁蒙楼来,在这里喝茶、聊天、聊国家大事。当然了,这一段景也特别漂亮,是山水城林融为一体,曾经被称为‘南京的观景台’,非常漂亮。以前的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叫罗哲文,他最早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时候,登上这段没有维修过的城墙的,他就说,这段城墙,山、水、城、林这么美的地方,在世界城市发展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所以他走了以后,市委、市政府就启动了南京城墙大规模维修,就从这儿开始的。”

推开窗户,凭窗临风,视野开阔,苍然蜿蜒的台城、幽暗浩淼的玄武湖尽收眼底。正如杜甫诗中所写,“忧来豁蒙蔽”,豁蒙楼上,去蔽解惑,眼明心亮。

最适合看台城的是鸡鸣寺,最适合看玄武湖的是台城。1982年,南京大学的程千帆教授在《玄武湖忆旧》一文中写道:“那时,每逢微雨的秋日,我就上台城登眺。从九华山附近登城一直向西走,随着视野的移动 ,玄武湖的风光尽收眼底。”(www.xing528.com)

从豁蒙楼望去,无限美景尽收眼底。玄武湖的波光,远接钟山,但是侧首南望,紫峰大厦昂然高耸、直干云霄,整个南京有一种古老又青春的美感。漫步台城,明城斑驳,别有一番历史与今天交融的况味在里头。杨国庆说:“维修这段城墙,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20多年,南京市委、市政府都没间断过,对城墙的保护力度非常大。这20多年来,全市收集的用于城墙维修的旧城砖,一共达到了700多万块。所以我们今天走到这段城墙上面,老实讲,我是很有感慨的。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我说,下雨天,你走在这段城墙上面,你踩在湿漉漉的城砖上面,仿佛踩在600多年前劳动人民汗水的肩膀上面。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反正我是很敬畏的。”

眼前这段253米长的明城墙见证着历史的厚重与自然的丰姿,却是一条走不通的路,仿佛向我们提示着一段有趣的故事:本来要往西修的城墙好像突然改变了主意,转头向北,将更广阔的土地揽入怀中。走在这段“盲肠”城墙上,似乎还能感觉到当年决策者的犹豫、思考和转变。

杨国庆说:“这段城墙被遗弃的原因,很可能跟鸡鸣寺有一定的关系。为什么呢?因为朱元璋是和尚出身,他对寺庙,应该还是比较通情达理的。所以可能当时鸡鸣寺的主持可能跟朝廷有过这个要求,就把这段城墙留下来了,作为鸡鸣寺的后墙,环境也很好。所以说还是手下留情了,拐了一道弯。”

从高空往下看,明城墙宛如一条玉带,将沿线的台城、鸡鸣寺、玄武湖、九华山、玄奘寺、钟山风景区等名胜古迹,串连在一起,形成了一条具有深厚文化底蕴、集中南京六朝文化、明代文化、民国文化特点的黄金旅游线,南京的山、水、城、林在这里交汇,山中有寺,山中有塔,山畔有湖,山下有城,别有一番风味。

南京城墙台城段

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就像杨老师所说,如果把身后的紫金山还有九华山比作是龙头和龙脊的话,那台城就是龙身。

风和日丽的时候,有人在城墙上放起了一条龙形的风筝

风筝高手车阿坤介绍着手里的龙形风筝:“龙头风筝,一共46个龙头,230长,放飞起来需要450斤拉力。”车阿坤老人今年85岁,是南京风筝界老艺人,以长串风筝见长。在风筝界,没有几个人不知道车阿坤的,他玩风筝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像这样的长串风筝,在南京只有车老和他的徒弟两人能制作、放飞。车阿坤说:“我们是龙的传人,在城墙上放风筝,是继承中华文化、中华遗产,当然很高兴了。这个古城墙在全国都很少有的。我在南京待了58年了,对南京有感情。再个,我们工作的时候出差,全国各地跑,跑来跑去,江苏最好,江苏跑来跑去,南京最好。”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玄武湖之柳和放飞的纸鸢一起,在历史的天空中,留下了动人的一瞬。而更多的美丽与哀愁,残酷与纷争,早已消失在了湖面的云淡风轻之中。站在城墙的高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从台城再向北,又到了一座瓮城,这座瓮城和中华门相比,虽然名气不大,但是却很特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