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影响不断扩大,人们已经意识到传统课堂的局限,开始转向线上的网络课堂。大量的网络优势资源和新型的教学模式吸引了众多研究者和学习者的关注。但与此同时,网络课程的高翘课率,低完成率,“刷课”之风盛行等问题层出不穷。在网络课程的基础上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旨在将传统教学和网络课程进行优势互补,对教育活动中的“教”与“学”起到指引性的作用。从其构成要素\实施流程和考核评价体系三个方面的构建来阐述基于网络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总体架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调动教学兴趣\实现师生交互学习和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14]在其建构过程中应进行全面的考量,笔者认为构建中应考虑以下几方面要素。
(一)学情分析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活动主体学习效果。[15]为此,教师在进行混合式教学前需要对学习者的特点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明确具体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采用更加行之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学情分析是课程教学设计中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着混合式教学的成功与否。学情分为三个层面,即学习者的初始能力、普遍学习特征以及学习风格。在分析过程中首先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调查的形式明确学生初始的知识构架;其次采用座谈、观察等方法掌握学生的普遍学习特征;最后通过观察、问卷等方式归纳总结其学习风格,进行教学反思。
(二)教学设计
高等教育尤其是应用型本科类院校因其本身以职业胜任力和实操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占有很大的比例。需要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为每一门具体课程进行教学安排,以满足对学生进行知识内化和应用能力培养的需求。教学设计是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的重要基石,教师需要提前进行计划安排,如课程内容选择、进度安排、时间要求、专业区分、学生人数、师资队伍配备等。其中重点是需明确所授课程是否适合混合教学,改革到什么程度,实施条件等问题。根据已有的研究和本书的调查可知,语言类及社科类的学科较为适合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而对于不适合混合教学的学科,如数学等,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而定。(www.xing528.com)
(三)教学资源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准备方面资源较少,基本上集中在课本、相关参考书籍和现实生活的例子,通过讲授的方式来实现学生对所授知识的理解。而混合式教学则在此基础上,融合了网络优质课程、线上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及任务活动等混合式、全面的教学资源,这样就需要教师提前筛选网络教学资源来与传统教学内容相结合。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可用的网络教学资料与日俱增,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教材、教辅,媒体素材、网络题库、网络课件等。
(四)教学能力
基于网络课程的混合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职责是多重的,不仅仅只是授业解惑,还要兼具课程教学计划,网络自主学习的管理与监督,作业指导以及任务活动的发布、组织交流与评价等多种重要教学能力。教师的首要职责是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教学资源,引导其进行自主化、探究式的学习,协助学生进行系统化的知识学习与架构。基于网络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断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反思,提升教学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