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是教学计划的主要执行者,新教学模式的顺利推行必须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首先,要加强师德建设。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是师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分级教学制度下,依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业成就水平,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减轻由于学生水平差异化带来的教学压力,将学生分别编入不同等级的班级当中。虽然分级的标准是学生的学业成绩,但教师在面对不同班级的学生时应做到同等对待。分级教学制度下不同班级层次的学生存在不同的学习需求,而对于学习需求较大的班级,教师更应该发挥所长,做好本职工作,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从分级教学管理者的角度,应当在课程实施之前对教师进行师德意识的加强培训,可通过开展研讨会等形式,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强化作为教师的责任感。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出发,应充分理解分级教学的内涵,分班并不是将学生分级,而是将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分级,切不可将个人的主观判断代入教学中,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分级教学制度下,教师的专业素养应该体现在课程实施的每个环节。第一,分级教学改变了以往“一刀切”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需求更加具体与细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授课对象的学习情况,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第二,由于班级内部学生的水平差异减小,对课程进度安排的压力相应减少,但与此同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掌控能力更强,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更高。从分级教学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为了更好地推进新的教学制度,必须从各方面对任课教师进行再次培训,加深他们对于分级教学制度的理解,同时应召集教研人员、一线教师制定各级别的具体课程进度安排,为总体的课程进度展开把握方向。对于一线教师而言,总体的课程安排并不一定适用于实际教学活动的全部环节,因此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每一阶段的课时安排,兼顾实际上课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课程进度,保证课程实施符合学生的发展情况。
针对教师的培训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第一,专题讲座形式,邀请有经验的分级教学教师、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分享有关分级教学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第二,短期培训进修模式,组织分级教学教师、管理者参与相关进修班,系统学习分级教学的理论体系,为实践工作提供启发;第三,校际交流学习模式,组织分级教学教师、管理者与其他学校的教职员工进行交流、学习,通过实地考察与研究进一步丰富自身的分级教学管理知识。(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