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交际文化:问候、答谢与礼貌

交际文化:问候、答谢与礼貌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交际文化主要包括称谓、问候与告别、道谢与答谢、恭维与赞美、委婉语等几个方面。(二)问候与告别问候语是交际双方见面时打招呼使用的程式化语言。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民族之间问候习惯的不同,尽量在进行语言交际时避免产生误会。(三)答谢答谢语是回应别人的致谢的程式化语言。各种文化有自身的一套答谢语系统,主要功能是通过答谢来表示礼貌,维系人际关系。

交际文化:问候、答谢与礼貌

交际文化主要包括称谓、问候与告别、道谢与答谢、恭维与赞美、委婉语等几个方面。下面介绍其中的几个。

(一)称谓

在中国,人们习惯使用称呼语来表示“权势”关系,主要表现在“头衔”和“敬辞”的使用方面。尽管世界上许多文化中的人们都使用尊称、谦称或敬语,但中国社会中这方面的运用尤其突出和独特。不论口语和书面语,礼貌称谓必不可少,而且称谓之中必须反映各自的社会身份。汉语中的称呼自成体系,“他称”和“对称”范畴表达形式最富于变化,而“自称”方式也种类繁多,别具一格。而在西方社会中,人们在称呼对方时常常是直呼其名,以此来表示说话人试图建立“平等”关系的愿望。英语中不分职务、职业和年龄的称谓语有Sir、Madam、Lady、Mr、Mrs、Miss、Ms。以Sir(先生、阁下)和Madam为例,Sir和Madam(夫人、女士、太太、小姐)是一组对应的敬称语,它们泛称社会上的男女人士,一般不与姓氏连用,它们表达的人际关系不亲密。Lady是另一个用于女士的称谓语。

(二)问候与告别

问候语是交际双方见面时打招呼使用的程式化语言。各种文化有自身的一套问候语系统,主要功能是通过相互问候来联络感情,维系人际关系。中国人的问候一般很具体,英美人的问候不那么具体,他们不会问对方“吃了吗?”“到哪里去?”等问题。他们一般只是简单地说“Hello.”“Hi.”“How are you doing?”对于这种问候,问的人不会太在意对方回答的内容,答的人也不用绞尽脑汁想怎么回答。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各个民族之间问候习惯的不同,尽量在进行语言交际时避免产生误会。

英语国家的人结束交谈或访问告辞时所提出的理由总是自己因故而不得不告别,终止交谈或访问不是出于本人的意愿,而是因为其他的安排不得已而为之,因此总要提出不得不离开的理由,并表示歉意,如“I’m afraid I have to go.”。此外,英语国家的人道别时主要是对双方接触的评价,以表达愉快相会的心情。例如:

It’s really nice to see you again.

Thank you very much.I had a wonderful time with you.

I’m very happy to talk with you.

汉语的告别语显然比英语的告别语更为复杂,这主要是社会文化的差异所致。比如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客人在别人家做客,在丰盛的聚餐结束后,告别时所用的礼貌语方面存在着惊人区别,西方人会说:

Thank you so much for a wonderful evening.

而中国人会说:

实在抱歉,给您添了不少麻烦。

(I am sorry.I have given you so much trouble.)西方人使用感谢语来道别,而东方人则使用道歉语来道别。仅此一例就可见东西方礼貌行为差异之大。

(三)答谢(www.xing528.com)

答谢语是回应别人的致谢(包括称赞、恭维等)的程式化语言。各种文化有自身的一套答谢语系统,主要功能是通过答谢来表示礼貌,维系人际关系。比如英语中常用的答谢语分别有:Not at all.Don’t mention it.You are welcome.It’s my pleasure.比如汉语中常用的答谢语分别有:不用谢、别客气、没什么、别这么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其实英美人在使用这些答谢语时也有差异,美国人常常使用“You are welcome”,而英国人常常使用其余几种。

在汉语中有些说法往往让英语国家的人很难堪。比如,中国人在答谢时经常会说:

这是我应该做的。

这是我的职责。

将其直译成英语就是:

That’s what I should do.

That’s my duty.

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这两句英译话语的语用意义就变成了“这不是我情愿做的,只是责任而已”。英语国家人听到这样的话语会感到十分尴尬。这与汉语要表达的语用意义简直是大相径庭。前面提到,在汉语中,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不需要答谢,所以说话人说这句话是想表达“这是我的职责范围,不必客气”,是表示对致谢人的客气。

另外,在汉语的答谢语中,当说话人受到别人称赞时,往往表达“谦虚”的语用意义。这是符合礼貌原则中的谦虚准则的。但是,正因为汉语中的这个“谦虚”往往与英语国家人恪守的合作原则中的“质”的准则产生冲突,导致了跨文化交际中答谢行为上的语用失误,使说话人原有的语力消失,造成误解。比如一位出国访问的中国学者在结束他的演说时谦虚地说:

I’m sorry that I’ve wasted your precious time.

对不起,我浪费大家的宝贵时间了。

报告结束时为了表示谦虚,都要用一些谦辞以表示“谦虚”的语用功能,这是汉语环境下的客套话,很自然、很正常。但是英语国家人却不能接受这样的客套。从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方面考虑,他们会把这些客套话理解成:是不是说话人觉得听众对讲话一窍不通,所以浪费了听众的时间?说话人既然知道他们的时间宝贵,那为什么还要故意浪费?或者既然说话人知道是在浪费听众的宝贵时间,那为什么还要进行这个演讲?在这种场合,英语国家的人常会直接表达对听众的谢意,说声“Thank you”或类似的话语,如:

I hope you’ll like my talk.

希望大家喜欢我的演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