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语言学家把言语当作社会行为,而且认为它集中反映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集中反映出交际双方的“权势”或“平等”关系。“权势”和“平等”关系是各种不同文化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每一文化或社会都有其独特的方式来表示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关系。有些社会可能侧重“权势”关系,有些社会则可能会侧重“平等”关系,而有些社会可能兼而有之。当然,可以说中国社会中的言语在一定程度上是“权势”关系的标志,在美国社会中言语在很大程度上是“平等”关系的标志,并不意味着中国人不用言语来表示“平等”关系,也并不意味着美国人不用言语来标志“权势”关系,这种比较只是相对的。据文化相对论的观点,文化差异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某一特定文化的标准、态度、规范、信仰等只能在自己的文化中按其特定条件加以理解;也就是说,不能用不同文化的标准、态度、规范、信仰来描述某一种特定的文化。根据这一理论,普遍的文化信仰或文化价值观是不存在的。当然,并不绝对否定普遍性的社会语言规则或言语使用规则的存在,只是认为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应把社会语言规则的差异放在首位。
(一)与语音相关的文化内容
语音是语言的三大重要因素之一,因而是语言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即使是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地区或国家也会有区别,可以据此判断出说话人的文化特征。语音所体现的文化也是英语文化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美国人讲话时习惯于慢吞吞地拖出声音,或者多带明显的鼻音,而英国人则没有这一特点。英国英语与美国英语在读音上也有很多细微差别,以元音为例,美国英语中没有英国英语中的双元音/ia/、/ua/、/ea/,相对应的是在前面的元音后加/r/音,如beard、hare、pour在美国分别读成/bird/,/her/,/pɔ:r/。这种发/r/音的语音特征就成为美国英语的语言特点,暗示出说话人的美国文化特征。
说话人的语音不仅能显露其区域特征,而且还能够反映其社会地位特征。例如,英国的皇家贵族、上层人士,无论在什么地区都把讲RP(received pronunciation)当成自己社会身份的象征,因为这种发音在历史上有King’s English(国王英语),Queen’s English(女王英语),Oxford English(牛津英语)之称,而普通大众则大都喜欢讲地方方言,如果一个普通百姓讲标准英语,则会被人笑话。中国学生有必要学习英美的语音文化,学会通过语音识别一个人的文化背景,从而有助于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二)与词汇相关的文化内容
在语言构成的各要素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存在于不同文化环境中的语言的词汇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研究这些词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对语言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英语中的green可以用来表达“嫉妒”的意思,而汉语则用“红眼”“眼红”表达“嫉妒”的含义。对于这一类具有文化内涵的词语,教师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必要时还可以将其与汉语文化进行比较,使学生不但知道它们的表层词义,更能了解其文化内涵,学会真正得体地使用这些词汇。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这种文化碰撞渗透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从文化内涵的深度来进行理解。[2](www.xing528.com)
(三)与语法相关的文化内容
语法能够揭示一种语言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句合成篇的基本规律。文化背景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各异。教师在文化教学中应该注重挖掘语法所承载的文化,引导学生通过语法学习,理解英美国家文化。
与汉语句子的连接手段不同,英语句子常用各种形式手段连接词语、分句或从句,注重显性接应,注重句子形式和完整。英语句子结构紧凑严密。汉语造句很少甚至不用连接手段,注重逻辑事理顺序,注重隐性连贯,注重功能、意义,注重以神统形,结构简练明快。例如:
On campuses all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Americans who lectured and studied in China in the 1930s and 1940s today are invigorating our own intellectual life--none of them with greater distinction than Professor John K Fair bank,who honors us by joining my traveling party.
这个例句的英文虽然看起来很长,内含两个定语从句,但它实际上仍然是个简单句,主语是Americans,谓语是are invigorating。全句的特点是名词多、介词多、代词多(包括关系代词),围绕着主干结构进行层层搭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