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山市中心区抗震规划编制说明(2013~2020)

中山市中心区抗震规划编制说明(2013~2020)

时间:2023-08-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中山市震害预测及中山市相关统计资料可知,中山市中心城区现有房屋总建筑面积约4500万m2。本规划共抽样一般建筑物2272栋,总建筑面积798.44万m2。④村镇地区的自建房在建造过程中构造柱布设不全面、施工顺序不正确、随意开洞、墙体砌筑质量未达标等现象普遍存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结构的抗震性能。中心城区内现有3个地震安全农居示范村。

中山市中心区抗震规划编制说明(2013~2020)

根据中山市震害预测及中山市相关统计资料可知,中山市中心城区现有房屋总建筑面积约4500万m2。本规划共抽样一般建筑物2272栋,总建筑面积798.44万m2。其中,多层砌体房屋576栋,建筑面积9.05万m2;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1526栋,建筑面积788.12万m2;单层砌体房屋170栋,建筑面积1.27万m2。按照6.1.2节所述方法经过分析计算,得到各类结构建筑物的震害矩阵(见表6-9~表6-11所示),矩阵表中的横线上为建筑物的栋数百分比,横线下为相应的建筑面积百分比。

表6-9 多层砌体房屋震害矩阵(%)

图6-7 多层砌体房屋震害预测结果统计图(按面积)

表6-10 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震害矩阵(%)

图6-8 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震害预测结果统计图(按面积)

表6-11 单层砌体房屋震害矩阵(%)

(www.xing528.com)

续表

图6-9 单层砌体房屋震害预测结果统计图(按面积)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在中山市中心城区内的各类结构建筑物中,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好,其次是单层砌体房屋,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相对最差。从建筑物震害预测结果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多层砌体房屋的破坏率较高,抗震性能较差,这类房屋在一些村镇及城乡接合部地区还大量存在。其抗震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是:①在抽样的建筑物中,有近1/3的建筑是90年代以前当地居民未经正规设计自行建造的砖混结构房屋,未考虑抗震设防。因此未设防的砌体房屋比例较高。②规划区内多层砌体房屋墙体厚度大多为180mm。③临近主要交通干道的商铺为了功能上的方便和灵活多采用底框砖混结构,但在设计和施工时大多没有采取合理的抗震措施,出现了“头重脚轻、上刚下柔”的现象,导致其刚度分布不均匀,在遭遇地震烈度Ⅷ度以上地震时,容易造成底框倾斜甚至坍塌。④村镇地区的自建房在建造过程中构造柱布设不全面、施工顺序不正确、随意开洞、墙体砌筑质量未达标等现象普遍存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以上4点是造成多层砌体房屋破坏率较高的重要原因。

中心城区内现有3个地震安全农居示范村。根据震害预测的结果和区内村镇地区房屋的实际情况,近期内应根据《广东省地震安全农居示范村建设指导意见(试行)》加强地震安全农居示范村的建设,通过政策、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来鼓励村镇地区居民做好房屋抗震设防工作。另外,还应对农村地区的工匠开展抗震知识培训,结合《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JGJ 161-2008),以中心城区内现有的3个地震安全示范村工程建设成果为实例,使其更好地掌握规范的抗震设防措施,从而提高新建房屋的抗震能力。

2)单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性能也较差。从抽样样本来看,主要问题还是未设防的房屋的比例较高。本次抽样的这类房屋大部分为1978年以前建造的单层砖木结构,少数为单层砖混结构,其中1949年以前建造的占1/3,另外1/3房屋的墙体厚度仅为120mm和180mm。

3)在多层钢筋混凝土房屋中,主要存在2个问题。一是,部分房屋被设计成由2排框架柱组成的单跨结构形式,计算分析表明,这种结构形式的横向抗震能力差,在地震作用下易产生破坏,其震害比由多排柱组成多跨的结构形式相对要重。从抗震设计原则来看,这种结构形式横向不符合多道抗震防线原则,一旦一侧柱遭受地震破坏,容易引起结构坍塌。2008年的汶川地震已证实这一震害现象的后果非常严重,特别是对于中小学校。建议在今后建造框架结构房屋时,尽量避免采用这种单跨的结构形式。二是,《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要求:当不考虑砌体填充墙的抗侧力作用时,填充墙宜与框架柱柔性连接,但墙顶应与框架紧密结合;还要求应沿框架柱高每隔500mm配置拉筋,并对拉筋尺寸及伸入墙内长度做了具体规定。中山市的一些框架房屋为了增加上部楼层的空间,从第二层楼板开始向外挑出1~2m,再砌筑外墙,通过外墙上的构造柱和主体框架连接。这种连接方式能否保证地震中墙体与整体结构保持较好的协调变形,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另外,有些填充墙砌筑质量及与周围框架构件连接较差。历次震害特别是汶川地震震害表明,填充墙是框架结构的抗震薄弱环节,在地震中都是首先开裂,并与框架脱开甚至塌落。

上面提到的填充墙形式和一些与周围框架构件连接不好的填充墙的抗震性能可否保证地震安全,有关部门应引起充分重视,加强研究,使其不致成为抗震防灾的一大隐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