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中国人自古喜欢玩这种数字游戏,正如“春秋五霸”的人选有争议,四大名著这四本书也有人认为有几本是可商榷的,但一般来说,这四本是入选率最高的。前三本久已流传,尤其是《三国演义》,有着千年的改编史;《西游记》在内容上的海阔天空使它有着独特的受众吸引力;《水浒传》借着“一百单八将”的“忠义”故事,将明代社会,特别是下层人民的众生相进行了一次概览式展现。《红楼梦》虽然面世最晚,却是成就最高的一部,其版本也颇多迷离,更在当代形成“红学”。四部小说在问世后广受欢迎,多方刻印,版本甚多,无论出于什么目的,众多艺术家都在这里展示自己的风姿。因此,客观来说,单单是纵观这四部著作的插图,也可成为考察数百年来插图风貌的一个角度。
对这些小说的评点是一种文学批评,同时也是对其内容以不同角度进行解读、发挥,从而让这些小说能够适合于不同的读者群体。话本形式本身包含着说书者的认识,它在起到知识普及作用的同时也培养了遍布三教九流的广大批评群体。金圣叹评《水浒传》是历史上有名的评点,毛宗岗父子评点《三国演义》和脂砚斋评点《红楼梦》都是很有历史价值、文学价值的再创作。在现代,在发扬民族传统、发掘民族文化的号召下,也曾掀起全民性阅读四大名著的高潮。中国传统小说包罗万象的复杂结构和内容使得不同的人可以从中撷取相应的内容,如《西游记》一书,既有讽刺性的内涵,又可以把其中的诙谐、夸张幻想抽取出来作为儿童读物题材。小说因作为解读者之一的插图画家的个人艺术风格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不同时代又有不同的外部环境,艺术本身有着自己的发展脉络,至少是直接相关的这三者使得插图表现出了不同的面貌。
《红楼梦》
由明清时期小说插图的发展所决定,《红楼梦》自诞生以后就有多种绣像式和情节式插图版本。1879年改琦绘50幅《红楼梦图咏》,1882年王墀绘120图《增刻红楼梦图像》,1888年王钊绘64幅《红楼梦写真》,1926年吴友如绘金陵十二钗的《红楼梦人物图》。在阿英收集出版的《红楼梦版画集》中,共收历代插图、年画、压花笺月100幅,包括程伟元本《红楼梦》插图18幅,王希廉本插图4幅,杨柳青年画51幅。这些传统木版插图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形式上缺乏创新。改琦在他的《红楼梦图咏》中所设计的人物及形象都可以在后世画家作品中看到影子,比较有代表性的便是林黛玉,其形象开病态仕女纤弱萎靡之先河。但清至民国期间,改琦的画作算是最高水平,程伟元版更把其他书籍的插图裁切重新组织后加到其书中。20世纪50年代,程十发为《红楼梦》所绘的插图一改以往面貌,注重情节和艺术处理。后来刘旦宅又为新版校正本《红楼梦》画彩墨插图,还有《石头记人物画》《红楼梦图咏》;戴敦邦为外文版《红楼梦》画插图,单独成册的有《红楼梦人物百图》《红楼群芳谱》。
刘旦宅以小写意笔法塑造形象,注重人物塑造的传统笔墨和艺术品位,注重环境渲染,场面、情节的概括,风格清新散淡。小写意笔法过于简单,用笔用墨用色缺少变化,画面总体效果缺少色彩的量感和用墨的重涩感,形象缺少典型性和美感,人物情节设计有戏剧化的痕迹。戴敦邦刻画和塑造人物以形写神,图画形神兼备,具体人物依据情节点染具体典型环境或代表性道具,以衬托主人公内心世界,在环境背景中突显戏剧化的简洁,注重夸张性和主题性的结合。
《西游记》
在西夏时期,西游记情节的故事便出现在了壁画中。在现存古籍中,雕版《西游记》多有插图相配。赵宏本、钱笑呆曾根据书中的不同故事回目画过连环画,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女儿国》等,后在外文版四大名著中,采用的也是这些很有中国艺术特色的经典线描插图。张仃所作的西游记人物形象曾作为与时代要求相应的作品,后来用于动画片的形象设计。擅工笔绘画的刘继卣画了很有个人风格的彩绘插图。詹同采用剪纸、皮影风格绘画《猪八戒啃西瓜》与当时艺术界对于民间艺术被引入高校课堂的状况相一致,邹雅的剪纸插图《五月端阳》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出现。古干采用拓印方式绘制插图,在有一定墨味的同时追求秦汉画像装饰的效果。李瑞生的形象采用传统装饰样式,精致简练的形象采用简单的色彩平涂,其画面有一种浪漫主义的色彩。秦龙将孙悟空形象用于自己的创作中,本身并非插图,其中的古代、现代相融合营造出诡异情境。
《水浒传》
在《水浒传》的插图史上,陈洪绶所画的水浒叶子一直是后人参考学习的对象。戴敦邦重绘《水浒传》系列揭开了新时期的四大小说插图创作风气,其所绘的人物形象更在20世纪90年代央视版《水浒传》电视剧里用作从服饰到角色选择的重要参考。在书籍插图中,周京新的插图是经典写实主义之后与艺术界里的发展紧密相关的具有当代艺术气息同时不失其插图本性的作品。它与李少文的《西游记》、陈全胜的《三国演义》插图是艺术界20世纪80年代里回归传统艺术,借鉴西方当代艺术所结出的果实,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代表性作品。周京新的水浒插图系列为时十数年,他的《水浒组画》曾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质奖,1987年绘有《忠义堂人物全图》长卷,1988年有《诸葛亮舌战群儒》,1991年有《竹林七贤》,1992年有《大闹五台山》,1993年有《空城针》《胯下街》,1996年12幅作品参加“中国新文人画96展(杭州)”,1997年《忠义堂》参加“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览(北京)”。周京新将缩小的人物放在一个整体背景之下,以大块面造型在动作、表情上夸张,既有装饰意味又有浓厚的趣味性。
《三国演义》
元代《三国志平话》采用上图下文这一强调视觉图像作用的方式,将人物融于情节冲突中,突出场景而忽视了个性人物,与《全图绣像三国演义》相比可以看出:前者因幅面所限,为表现场景而缩小了景物,绣像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切割融合场景,景物示意性色彩更强,在表现时又吸取戏曲两三人代表千军万马的意想方式,缩略场景的同时强调特色人物的表现。吴友如的作品正是沿绣像变化发展而来。陈全胜为画好《三国演义》访看三国古战场,研究历史图片、文物,绘画时以装饰的笔触描绘,吸取唐代绘画在人物造型、用色上的特点。例如,细腿肥身的马是唐代绘画中常见的样式,如《虢国夫人游春图》。
【注释】
[1]宋原放.中国出版史料(第二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486.
[2]宋木文.从拨乱反正到繁荣发展——中国出版改革发展20年的巨变[M]//宋应离,袁喜生,刘小敏.中国当代出版史料(第八卷).郑州:大象出版社,1999:32.
[3]于友先.回顾辉煌岁月 继续高歌奋进——在“中国出版改革发展20年研讨会”上的讲话[M]//宋应离,袁喜生,刘小敏.中国当代出版史料(第八卷).郑州:大象出版社,1999:3-4.
[4]宋木文.从拨乱反正到繁荣发展——中国出版改革发展20年的巨变[M]//宋应离,袁喜生,刘小敏.中国当代出版史料(第八卷).郑州:大象出版社,1999:33.
[5]宋原放.中国出版史料(第二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486.
[6]张召奎.中国出版史概要[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492.
[7]1988年4月1日,在中宣部、新闻出版署下发的《出版社改革试行办法》中指出:“近几年来,出版社的改革在有些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展。出版社改变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围绕政治运动转的状况,拓宽了出书领域,努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地方出版社的办社方针由地方化、群众化、通俗化改变为立足本地,面向全国,由综合出版社逐步分为专业出版社。出版社进行了职称改革,实行了评定和聘任专业职务的制度。大多数出版社实行企业管理,开始重视经营、重视自办发行,正在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出版社必须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使出版社既是图书的出版者,又是图书的经营者。为适应这种转变,就需要积极而又稳妥地对出版社原来的体制,包括领导体制、经营体制、管理体制、人事体制、分配体制等进行改革,以提高出版社的应变能力、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8]《图书发行体制改革试行办法》,1988年4月1日,由中宣部、新闻出版署颁布。
[9]1990年7月10日,国家版权局《国家版权局关于适当提高美术出版物稿酬的通知》指出:“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版权局于今年6月15日发出了《关于适当提高书籍稿酬的通知》(〔90〕权字第11号)。《通知》指出,美术和摄影作品的出版等付酬标准也存在偏低问题,可参照书籍稿酬调整的幅度,在现行标准基础上适当提高。经研究,决定美术和摄影出版物的稿酬标准,以1985年文化部出版局颁发的《美术出版物稿酬试行办法》(〔85〕出综字第35号)的标准为基础,提高50%左右,对特别优秀的作品,其付酬标准可以再适当提高,但提高幅度不超过100%。具体付酬办法由各出版单位按照上述原则自行调整,报上级主管单位批准实施,并报出版行政管理机关和国家版权局备案。”
[10]宋原放.中国出版史料(第四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63.
[11]宋原放.中国出版史料(第四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19.
[12]宋原放.中国出版史料(第四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46.
[13]宋原放.中国出版史料(第二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494.
[14]宋原放.中国出版史料(第二卷)[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494.
[15]宋原放.中国出版史料(第三卷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500.
[16]宋原放.中国出版史料(第三卷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500.(www.xing528.com)
[17]宋原放.中国出版史料(第三卷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501.
[18]赵之.古元的小刊头画[J].装饰,1959(6):52.
[19]《范迪安访谈录》:“艺术界没有特别地强调观念,只是在题材上各有侧重,艺术形式也基本上在具象造型的范围之内,当时有一个术语很时髦,就是‘变形’,也就是艺术形式上的初步探索。”郭晓川.中国当代美术二十年启示录(上卷)[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2.
[20]罗选民.外国文学翻译在中国[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258.
[21]宋原放.中国出版史料(第三卷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514.
[22]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148.
[23]王受之.世界现代平面设计史[M].深圳:新世纪出版社,1998:308.
[24]余凤高.插图的文化史[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13.
[25]江丰.四年来美术工作的状况和全国美协今后的任务——在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全国委员会扩大会议上的报告[M]//江丰美术论集.编辑组.江丰美术论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66-67.原载《文艺报》1953年第19期.
[26]刘骁纯.罗工柳艺术对话录[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67.
[27]郎绍君.守护与拓进——20世纪中国画谈丛[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19-20.
[28]陆军.连环画出英雄谱——姜维朴谈华三川[J].美术观察,2005(3):33.
[29]林凤生.谈我国书籍中的线描插图[J].中国出版,2002(12):51.
[30]林凤生.谈我国书籍中的线描插图[J].中国出版,2002(12):51.
[31]“为了不失贞洁,走路都非常稳重,不回头张望,也不左右顾盼,而是直视前方。”张守义.装帧的话与画[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43.
[32]“走路或站着时身子歪歪扭扭,全身八道弯,从她们的动作上显示出人物的生活放荡,内心空虚。”张守义.装帧的话与画[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43.
[33]张守义.装帧的话与画[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44.
[34]张守义.装帧的话与画[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53.
[35]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译者前言.
[36]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译者前言.
[37]刘曦林.蒋兆和论艺术[M].增订本.2版.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16.
[38]陈雅丹.插图札记[J].装饰,1996(6).
[39]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译者前言.
[40]张守义.装帧的话与画[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283.
[41]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162.
[42]林木.20世纪中国画研究[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0:103.
[43]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6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