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迅猛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各个方面的改革与发展经历着市场、质量、人才、科技等新旧观念的激烈碰撞,同样也对卫生类职业教育,特别是卫生中专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卫生事业的变化与职业教育的发展
由于卫生医疗单位的工作性质,其第一线医、护、技人员一般都是由医科大学或卫生类中专学校培养的,其中卫生中专校毕业生占多数。过去为了适应医疗卫生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中专教育比较重视实践性教育环节,实训时间比较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因此能够适应医疗卫生单位的需要。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卫生事业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其一,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不断受到冲击,正在向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1世纪人人享受医疗保健的口号已成为全世界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努力方向;传染病防治法、药品法、妇婴保健法的相继问世,反映了我国卫生宣传工作正在加快步伐,这必定会从法制的角度对医疗卫生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新的医疗器械、仪器、药物、剂型、治疗方法不断涌现,反映了高科技在医疗卫生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二,卫生技术人才市场正在逐步建立,过去计划经济下的毕业分配已原形不再,代之而起的是反映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市场。近两年已相继开出了大中专毕业生的择业人才市场,录用人才已不再是按上级下达的指标,而是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需求数目,不重成绩而重能力、重素质。这也符合从以知识为本位的应试教育转为以能力为本位,进而以“人”为中心的素质教育的改革思想。卫生职业教育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结合紧密,必须适应医疗卫生事业的这些发展变化,并且遵循教育发展的内部规律,才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时期担当起培养合格人才的教育职能。
卫生类中专由卫生业务部门办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显示出办学机制不够灵活,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设置方面显得很迟钝。上海中专卫、护校现有近20所,其领导体制分属市、区、县及工业局的卫生主管部门。由于是政府承担办学经费,因而资金投入往往不足,而且各校之间也不平衡,这又影响了学校的发展,长期以来的“营养不良”、“发育不全”使这些学校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大背景下很难有发展的后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免会被淘汰。因此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打破条块分割,在可能的范围内重新调整组合,改变学校小而全、专业重复设置、资金来源不足的状况,成为具有一定规模、专业设置合理、经济实力较强的集团军,面向人才市场,实现“批量生产”,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学校自身更应加强内部管理和教学改革,以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卫生中专学校教学改革的几个重点
1.必须对培养目标进行评估
上海作为现代化的大城市,卫生事业发展在全国领先,水平应是最高的。它需要大批高级人才,但从事尖端科技及高层管理者毕竟还是少数,要办好一所医院关键还在于大批的中等层次的专业人才。因此对于社会发展中搞好“大卫生”所涉及的各种专业、工种、岗位要组织行业专家其中包括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卫生中专教师进行职业分析,对原有的培养目标进行评估。例如,上海综合性大医院中护士的理论知识(应知)、操作水平(应会)要达到何种水平才能适应护士岗位?又如,为加强社区“大卫生”管理,常常是卫生行政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市容监察部门、公安部门、街道等组织人力联合行动,这只能是突击性、临时性的管理,那么在日常工作中是否需要懂卫生、懂法、懂管理、能搞教育、会宣传的人才呢?如果需要的话,那么这便是一种与现有的医院管理、卫生检验专业不同的一种新的培养目标。再如,适应社区医疗卫生保健的人才应有怎样的培养目标?这些培养目标的不断评估,结合新的社会发展需求,研究和提出新的培养目标,就能使卫生职教始终紧紧围绕卫生事业的发展互相促进,同步发展。
2.必须对原有专业进行调整(www.xing528.com)
卫生职业教育如何服务于社会发展,是一个相对模糊的目标,在市场经济下可以参照劳动力(人才)市场。卫生类中专学校可能从卫生类毕业生人才市场的直接招聘活动中发现各专业的供求信息。急需什么人才?需要多少?哪些专业人才相对过剩?对人才质量有什么新的要求?据此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调整招生人数,改革教学内容。例如医士专业不能适应上海医疗卫生单位的需要,质量再高也没有需求,那就必须调整;有些专业需求不旺,那就应该少招生或隔年招生。因此专业设置不能从封闭的学校观点去考虑,而必须从开放的社会角度去审视。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应侧重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卫生人才潜在需求来制定措施。例如社区卫生管理、社区医疗保健这些专业人才的需求在目前的人才市场中还未有反映,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会逐步显示出来,对此应有思想准备。
3.必须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随着医学模式从以“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向以“病人”为中心的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正经历着一场改革。中专卫护校的课程大多是以学科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着重知识的传授。近几年来,虽已着力加强实践性教育环节,加强技能培养,但从适应社会心理医学模式来讲还有许多工作可做。要对原有课程进行评估,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重视人文学科。在把握培养目标前提下要围绕“以病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来设置课程。对有些学科和学科内容要敢于忍痛割“爱”。课程设置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而不能单从本校师资力量、师资水平、设备条件出发。
4.必须适应高移化趋势
从人才市场对卫生人才的需求动态看,上海的综合性三级医院对所需人才的规格比过去提高了。医师一般都要求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某些岗位的护理人员要求大专或本科毕业,其他一些岗位的人才需求规格也在提高。这是科技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也是一个国际性趋势。因此有条件的中专卫护校可以与高校联合利用学校的师资和其他教育资源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这不仅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也可以带动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发展。
5.必须实行多元化教学
从卫生类人才市场提供的信息表明求职者素质普遍提高,中专学历层次已显得较低,而特长型、复合型人才大受欢迎。由于电脑已逐步在医院管理的各个方面,如挂号、记账、药房、病史资料、财务、统计等方面得到运用,外语也将逐步普及,因此要争取就业机会就不能光有一张中专毕业证书。懂电脑、懂外语已成为多数招聘单位的招聘条件之一。而且今后医疗卫生单位的专业人员必须先要通过考试获得资格证书才有就业资格,目前护士的资格考试已经进行。这就要求卫护校的教学、培训活动要在保证达到教育目标的前提下实现多元化管理,注重通用化,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增强学生参与市场竞争进而发展自身的能力。
在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进程中,卫生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新的革命,既面临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和不协调,又获得了重视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好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贴近市场,大胆改革,谨慎操作,培养出卫生事业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