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城市要有一流的教育与之匹配。上海作为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开放城市,高质量地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是理所应当的。事实上,上海正在为普及十二年的教育而努力,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全市平均已近80%(市区90%,郊县70%),中等职业教育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如何进一步深化办学改革、完善办学模式,仍缺乏宏观的调控目标。反观普通教育的改革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全市普教工作者建成一支强大的队伍,经过“八年抗战”编就了19门学科的新教材,出版了281本书,胜利完成了第一期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任务。在高中阶段教学中明确地提出了“普职渗透”的指导思想,在普教中引进职教因素,实施非定向的职业基础教育,发挥技能训练的教育载体功能,目前更发展到“2+1”模式,实行分流分科教育,向全上海的高中推广。那么,中等职业教育能不能和有没有必要借鉴普通高中的教育研究成果?在普教中渗透职教的同时,职教是否亦有普教的反渗透?这是需要思考与探索的课题。
一、职教对普教的继承性关系
如果把讨论对象限定在全日制普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那么所有的职教生源都来自普教,而且是一种全盘接收和继承的关系。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初中阶段的教育都是采用计划经济的模式,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具有统一性和稳定性。同时普教办学由于区域、传统、质量不一带来的初中毕业生的多样性,普教学生的一切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随学生带到职教来,在这一点上职教完全是被动的,几乎无可选择,因此从总体上讲职教生源是“大同小异”的。
普教的教育教学改革,直接影响到职教“进口”的知识结构,所以职教必须接受处于动态中的普教生,时代的变迁又给普教和职教带来新的不可逆转的变化。从现实而言,职教领域中相当部分的办学干部和教师来自于普教,有的职校就脱胎于普通中学,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都容易自然地带上普教传统的色彩。这一情况对于办出职教特色,克服旧的观念,防止沿袭普教是不利的。但当需要吸收普教的若干合理内核时,却也显得驾轻就熟。
二、职教对普教的功能转换关系
职教应当具备的特定功能是将所接收的计划经济下的普教生转换成面向市场经济的劳动力市场中的职教生。鉴于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状况起伏很大,很不规整,尤其是在政府职能欲作大幅度调整的历史阶段,职教要完成如此大幅度的功能转换是有很大困难的。
对此,职教必须及时了解劳动力市场的现状与走势。它既有社会和经济发展趋势引起的劳动力市场变化,如上海市产业结构的大调整、“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的实施、支柱产业的兴起和“夕阳”工业的衰落、服务业、金融业、房产业的发展和崛起,在人才需求的数量与规格、时机上对职教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它也有人们职业定位心理对劳动力市场变化产生的影响,人们的求职心态、热点专业、冷落专业都是职教要密切注视的劳动力市场上的显性与隐性因素。同时,职教也必须掌握生源市场的现状与走势。因为社会人口数量变异是教育不可抗拒的社会因素,初中毕业生五年内成倍增长之后,下一个五年内又大幅度回落,为职教发展提供了机会又制造了危机。普教生的求职求学心理等多种人为因素导致热门专业培养过剩与社会吸纳容量不足的矛盾。再则,普教的教学改革引起的变化无疑也对职教组织教学带来影响。
三、普职渗透的办学模式试验
在研究了职教与普教关系的若干方面之后,综观社会、经济、教育乃至人们心理对职教吸收普教因素的必要与可能,上海市化工学校设定了“2+2”办学模式进行试验。学生初中毕业后的前二年中专教育阶段不分专业,不但要完成部分中专特有的理论课程和实践训练课程,而且要求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五门课程参加全市高中会考达到合格水平。后二年作为专业教育阶段,学习某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从纵向看,四年中专学习分为两个阶段,称为“2+2”;从横向看,初中毕业生进入中专学习二年后按照需要与自愿原则进入专业学习,由于已基本达到高中文化而可同应届高中毕业生并班教学,使高中二年制与初中四年制教学衔接,故也称“二、四接轨”。无疑,这一办学模式是在中专的文化知识水准上增加了普教高中阶段教学标准。相对普教中渗透职教因素而言,这便是普教对于职教的“反渗透”。这一模式的好处是:(www.xing528.com)
1.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劳动力的职业能力发展既是可持续的又是可再塑的。要使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具有竞争与发展能力,就应注意一方面要抓好学生所学专业领域内的重要基础,以使他们能够进一步深化与提高,不断吸收新技术新知识,持续发展职业能力;另一方面当人们因主观需求或客观所迫改换职业和岗位时需要“重塑”其职业能力,而能重塑的必要条件就是良好的文化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与方法,使中专生基本达到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是增强学生竞争发展能力,使其终身受益的重要措施。
2.充分利用了青少年学习文化学科的黄金年龄。尽管“终身教育”观点已被普遍接受,但由于生理条件的影响,并非一切知识和能力都可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被人们同等程度地吸收。数理化类科学知识也许在较宽年龄幅度内可有效地实施教学,但语言类课程(汉语、外语)错过了合适的学习时机将终身后悔。所以我们应当注意某些知识在学习时限上的“不可逆转性”,更好地发挥青少年时期的学习能力。
3.缩短职业定向周期,与市场更密切结合。初中毕业生进入中专即确定专业方向,这带有较大盲目性,因为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在四年之后的情况极难预测,另一方面刚从初中毕业的学生难以深入认识自己,个人的内在素质与专业适应程度判断还太早,其知识量也不足以选择一个比较适合本人发展的专业领域,选择专业主要依靠和取决于家长,这肯定是一个误区。当中专生升入三年级时才选择专业方向既符合学生实际,又使学校能正确判别劳动力市场趋势和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
4.充分利用普教富裕的教育资源,部分克服教育投资不足与教育资源浪费的矛盾。职教与普教合作培养职教生经过几年运作已经取得了成功经验。中专的特长是在专业教育,普教的特长是在基础教育,二者结合无疑能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开发了教育资源潜力。
5.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是多头领导,由于职业门类繁多,在技术上必须依靠部门、行业,但对于初中后的学生文化知识水准问题,虽然教委建有若干普通文化课的“课程组”,但实际投入的研究精力与效果并不十分明显;相反,国家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高中阶段文化课程改革的研究都是十分重视和投入的,而这些研究成果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充分扩大普教研究成果的使用面同样是推进了国民教育的发展,弥补了职教在基础教育方面研究力量的不足,对此大可不必有门户之见。
6.有利于降低职业教育成本,实行社会考试也符合教考分离原则,提高了考试可信度,为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目标管理提供了基础条件。
在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阶段吸收普教教学标准只是一种探索,在整个教学安排上增加了一些文化课程的时间,也许这对专业教学是一种“损失”,但如果仔细研究一下职业教育的各类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环节,还是有许多潜力可挖的,至少可以调整某项技能训练上的用以提高熟练程度的那部分教学时间。笔者认为学校的功能是教会学生和使学生会学,一旦学生掌握了规定的知识和技能,就应该离开学校,走上社会,而要使学生掌握的技能达到在职工作人员那样熟练的程度也许已超越了学校的功能。事实上,没有新意的操作,重复同样的内容,也是对学生学习时间和宝贵的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