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由于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现代化进程加速,社会对劳动力整体结构和个体需求都发生了变化,职业教育必须适应市场需求,既符合教育规律又符合经济规律,这样教育才能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增长。例如近年来市场对中级卫生人才需求大大减少,造成卫生类中专校毕业生分配难,培养与需求脱节,生源不足,招生出现低谷,学校规模效益难以发挥,办学效益低下。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使培养的人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呢?切实地根据市场需求,多层次、多规格地办学,是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对此,传统的中专教育在办学体制、投资体制、宏观调控、教育价值导向等方面都将面临严峻挑战,需要各方面积极努力、协同应战。
一、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宏观调控
政府行政部门的宏观调控,是使职业教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措施。尽管中专卫校曾有它辉煌的过去,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下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合格的中级卫生人才,其中有许多已成为当今卫生战线的骨干力量,为社会主义卫生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束缚和影响,只注意社会效益而忽视了经济效益,一切从计划出发,包括计划招生、计划分配,无须考虑供求关系。课程设置、教材内容长期以来沿用的是前苏联模式,一成不变。许多区卫校规模虽小,机构却很健全,造成资源重复浪费,旧的办学体制已不能适应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与医疗高科技对人才的需求,区卫校的归、并、转已迫在眉睫。由于财政两级管理,区卫校的业务属主管局(卫生局)领导,资金投资体制归属区财政,所以中专卫校体制转轨及一系列改革措施和政策调整,主要靠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管理体系来保证,才能促进具有特色的中专卫生教育体系的形成。
二、按市场需求办学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应是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而市场经济对职业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根据市场需要培养人才,所以我们要面向市场,按需办学、按需施教,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全方位地适应社会需求,培养适销对路的各级各类职业人才。为此,我们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那种局限于规范学历教育的封闭、传统、单一的教育观念既不符合我国国情,更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只有按需办学,才能办出特色,办出成效。在目前面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大变革的新形势下,上海南市卫校变压力为动力,及时调整办学思路,改变等、靠、要的局面,面向市场,拓宽办学渠道,改一校办学为与多校联合办学体制,通过联合办学充分挖掘了学校的潜力,联合的各方在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共同提高,从而稳定了教职工队伍,师生比由原来的1∶9达到现在的1∶15,扩大了在校生规模,提高了办学效益,增强了办学活力。
三、按市场需求设置专业(www.xing528.com)
衡量培养学生效益高低的标准是:必须保证教育质量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毕业生能充分就业,人尽其才,专业对口,这就要求学校的专业设置能与市场经济接轨。中专卫校设置专业应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现实和长远的社会需求为依据,遵循医药卫生教育规律。为此对现有的专业需要进行必要的增减和调整,撤销专业面过窄或设置不当的专业,增加社会急需的新兴专业或短缺的其他专业。近来,卫校根据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及时调整了专业设置,停办了中专医士专业,为培养层次高移化作努力。
四、按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要求改革教育教学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学校培养目标也有了新的变化,要求学生从操作型向智能型、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培养学生具有专业能力的同时,还应注意非专业能力的培养,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推行一张文凭多种证书,使学生毕业后有更强的择业能力,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能适应工作需要更换职业的能力。总之,职业教育要为社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品德、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能经受压力、风险的实用型、开拓型人才。所以,学校在抓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要注意学生全面素质的综合培养。面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调整和层次的多样化,教师要树立新的职业教育观,从学科本位转移到能力本位。教师的工作不仅是单纯传授知识,还应包括智能培养,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学主体的新观念。
社会需要就是我们的办学宗旨,质量是我们的生命线。在参与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中,必须遵循教育科学规律,根据市场需求多层次、多规格地办学,并切实提高办学质量,使职业教育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对职业人才多层次、多规格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